文体规范,切合情境
作者: 陈玉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的7大学习任务群,其中有3大学习任务群要求掌握文体特征,可见文体意识的重要性。如议论文的要求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记叙文的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此外《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因此,考生不仅要使文体规范,而且要切合情境要求。
一、文体规范
记叙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需要借助一定的顺序来表现;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往往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来完成;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以论证揭示主旨;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多以直抒心臆表达情感;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这种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用得多,在应用文中也有一定表现。在高中阶段,随着考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慢慢“退居二线”,导致很多考生会以转述代替描写、以议论代替记叙。解决这个问题,考生要注意根据不同文体要求正确使用表达方式。
二、切合情境
做到切合情境,要有三种意识:
1.主体意识——“我”是谁。核心素养往往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来体现,但就目前的高考考查方式而言,只能通过文字与符号描述的方式进行建构。写作过程中,要牢记题干中要求或暗含的身份,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与个人经验有机融合,转化为独立思考、切身感受的个人经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写出个性作文。
2.对象意识——“我”写给谁。对象意识也即读者意识。写作不只是写作者主体的需求,还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期待,也就是说,既要考虑“我”要写什么,还要考虑读者想看什么,这就是对象意识。广义的对象,包括显性对象和隐性对象。前者指试题规定对象,也就是特定场合中的受众,后者指阅卷老师。
3.背景意识——“我”在什么情况下写。情境化写作是为了解决真实任务,因此也就有一个真实的写作背景,脱离了这个背景,信息的传递就不能做到畅通无阻。但试题设置情境往往只是给考生提供写作背景,文字表述也多为简短的一句话,这种情境实质上仍然显得“抽象”。考生作文时要把这种“抽象情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真实情境”,写作时要把大背景转换为小场景,即有事件、有人物、有情感的具体生活画面,然后再将自己融入到那个生活画面中去,这样才能具有感染力。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德国〕塞缪尔·厄尔曼
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北岛
你认为的“青春的姿态”是什么?请写一篇记叙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青春的姿态”是抽象的概念,作文必须要化抽象为具体,才有可读性。材料中的“精神状态”“眺望”是关键词,可以作为立意点。“你认为”强调考生的独立理解。“青春的姿态”不仅是个人的姿态,也是青年这个群体的姿态,考生可以将“小我”的青春姿态与时代“大我”的青春姿态相结合。
【写作示范】
下课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自习室,眼前摆放着我的个人艺术项目作业,而我却不知如何下笔。我放下笔,背上书包,离开了自习室,想着去外面走走,或许能理清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来到健身房,有一个人在跑步机上锻炼,他两手有节奏地摆动着,双腿一前一后艰难地移动,大汗淋漓,略带痛苦。突然,他加速了,再快,再快,快到我的眼睛都看不清了。一阵强有力的冲刺后,他渐渐放慢了速度,脸上的肌肉放松了下来,抖了抖双腿,跳下跑步机。我想,挥洒汗水,便是青春的姿态吧。他的努力感染了我。
看一看健身房里热闹的场景,听一听篮球馆里的欢呼声,我觉得这书包好像也没有那么沉了。一到家,我顾不得吃饭,便进了房间,那里有可亲可恼的笔墨纸砚在等着我完成个人艺术项目作业。一手执笔,一手摁纸,时而悬垂,时而撇捺,龙飞凤舞间,我完成了作业,也明白了青春就应该是这样昂扬向上的姿态。
——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G10中文2.3班沙曼彤《青春的姿态》
点评
这里节选了作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叙述了自己面对艺术项目作业不知如何下笔,后来看到健身房的一幕带给自己力量,回到家后完成作业的过程。文中运用多处细节描写,如通过对健身房锻炼者的动作生动细致的刻画,展示了人物努力的样子,并叙述了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传达出一个道理——青春就应该是这样昂扬向上的姿态。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废掉一个年轻人,两个办法就够了:给他一部手机,给他一个沙发。回家葛优躺,看视频,大脑废了,四肢也废了。”有人则不以为然。
对此,某班将以“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否毁掉一个年轻人”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请你以“正方(能)”或“反方(否)”的“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注意辩论稿的格式,选好角度,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论辩有力,准备在辩论赛中进行主辩陈述。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某班将以‘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否毁掉一个年轻人’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明确了具体情境以及写作的内容指向;“请你以‘正方(能)’或‘反方(否)’的‘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以及文体。其实,一辩的辩论稿就是一篇比较常见的立论文,考生在写作时应先提出辩题的正方或反方的观点,然后去阐述己方立论的理由(采用分论点,分条阐述),在表达上需要向辩词靠拢。行文构思时,先确定立场是“正方”还是“反方”,然后要注意辩论稿的格式。
【写作示范】
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
你们好!
我方认为: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
纵使如今网络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青年心怀梦想,也能同莲一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网络和电子产品,年轻人便会醉心于此,一蹶不振。
首先,网络内容丰富,适合青年阅读的内容也不在少数。通过网络平台,青年可以更多地了解社会时事,接触平凡的美好,致敬为国奉献的战士,景仰技术尖端的科学家,赞颂舍己为人的英雄。青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青年自身怀有梦想,有强大的自制力。当心中有梦时,即使面对网络和电子产品的诱惑,青年也是可以抵挡的,因为他们有自制力,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比如柯洁年少就享有“围棋天才”的美誉,但他有着强大的自制力,专注于自己的一方围棋天地。这样的青年,心中有梦,眼中有光,又怎会被这小小的诱惑所困?
最后,身处积极的社会环境,青年自然会“择其善者而从之”。李大钊曾言:“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步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因此,我方认为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
本方辩手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一考生《心中有梦,可挡诱惑》
点评
这里节选了辩论稿的主体部分,标题“心中有梦,可挡诱惑”直接点明中心,开头有称呼,开门见山点出论点“我方认为: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接着陈述理由,主体部分以分论点引领,层次清晰、论证深刻,材料典型,使听众认同;结尾总结论点,同时附上结束语“本方辩手陈述完毕,谢谢大家”,文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