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科学的种子
近年来,不少科技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许多科技馆为了让更多孩子接触科学,不仅把学校课堂搬进来,还让科普资源“走出去”。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就利用科普大篷车让“流动的科学课”走乡入镇进校园,每一次都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这种灵活的科普形式让更多孩子近距离接触科学成果,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科普要引人入胜,就不能止步于简单的展示讲解,而要让有意义的内容变得有意思。一堆塑料瓶、两个废纸箱、几块旧木板、两只不锈钢碗,日常物件摇身一变就成了“水火箭”等科普装置。一堂公益科学课,激发了许多孩子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让书本里的知识“活起来”,科学教育“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素材解读
有人说,科普播撒下的科学种子,说不定哪天就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青少年时期是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兴趣的关键时期。科技馆是科普的重要阵地,是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的“第二课堂”。只有立足实际,盘活用好资源、壮大科普队伍,努力在更多孩子心中播种科学种子,才能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适用话题
科学素养、培养兴趣、探索未知、寓教于乐
上一篇:
须弥共芥子,鉴古且学今
下一篇:
热爱就会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