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小我” 以议代叙

作者: 蔡晖

在写作议论文时,如何准确运用举例论证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避免“小我”

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举例论证时,应避免过度依赖与“我”有关的事例,因为列举个人经历或普通个例,会使论证因主观性太强而缺乏普适性、客观性、说服力。

1.避免“小我”霸版

①我的邻居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每天早晨,我都能看到他早早地出门,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步履匆匆地去工作。

②我的父亲曾经给我讲了一句话——做人要诚实,令我受到很大启发。

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就是与“小我”相关,仅仅是在进行故事的陈述,无疑会给议论“减分”。

2.避免“有”字诀

①有一次,老师叫我到办公室——

②有这样一个人,他——

使用举例论证时,有的考生钟爱“有”字诀。这类举例主要是以陈述的口吻写人记事,是单纯的叙事,与议论文的说理背道而驰。考生在进行举例论证时应当与“有”字诀“决裂”。

二、选择“大我”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主题大都符合时代发展,贴合考生年龄、心理特点,引导考生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要求考生就某个社会现象、事物、思想观点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而不能仅仅从“小我”的角度出发,而要站在更高、更远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大我”考虑整体利益、追求共同利益和社会责任,具有大局观、大视野、家国情怀。在议论文举例论证时,考生要尽量选择“大我”视角,为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着想。在实际写作中,可以选择变“小我”为“群体”、变“小我”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变“小我”为典型先进人物。

具体来说,考生可以按照“大我”的角度发表看法,改变“小我”的陈述。如:

①有一次我在大街上看到一群志愿者在清除小广告。

改:志愿者们不辞辛劳,清除小广告,为社区带来整洁与温暖。

②我们学校每周都举行升旗仪式,庄严肃穆。

改: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树立国家观念。

三、以议代叙

考生在举例论证时,需要注意规避以叙代议的问题,即避免过分依赖叙述性的语言和叙述事实或故事,而忽略了对论点的深入分析和论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议代叙”的方法,即通过对例子内涵的深入挖掘,提炼出与论点相关的核心意义,提升论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从而更好地支持和证明论点。

1.明确举例论证的目的

举例论证的主要目的是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持和证明论点,使读者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因此,在选择例子时需要确保例子与论点紧密相关,能够有效地说明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例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使用虚假或不具代表性的例子。如: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疑问,经过反复试验求证,最终揭开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奥秘;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不盲从学界定论,对“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提出相反看法,通过不断考察研究,证实了自己的论断,改写了中国地质学历史……对学术定论的质疑精神其实是一种创新思维。这种质疑不是简单地怀疑一切,而是在对科学规律系统、完整把握的基础上,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打破思维定式,从而建构新的思维模式、逻辑体系,实现新的突破。

本段文字主题明确,指出对学术定论的质疑精神是一种创新思维;举例真实具体,展示了质疑学术定论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创新成果;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理解质疑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例子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在使用举例论证时,应将例子作为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而不是让例子成为主要内容。这就需要考生在叙述例子时,注意把握篇幅和深度,避免过分详细地描述例子的背景、过程和细节,而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例子背后的原因、结果及意义上,以免以叙代议。如:

在小学三年级时,因为贪玩,我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大幅下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刻苦努力学习,终于获得了好成绩。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回报。

本段文字过度依赖“小我”的个人经历,论证单薄、不充分。要证明付出努力就有回报,应选择更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例子,而且要将重点放在分析上,使论证更加充分并有说服力。

3.让叙为议服务

在叙述例子时,不能简单地叙述故事,考生应关注例子中所蕴含的核心意义,提炼出与论点相关的观点和启示,以精练的文字展示论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使论证更加有力。同时,还要通过对例子的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道理等,为论点提供更多的支持。如: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一个道德上有追求的人,往往对纪律重要性的理解也相对深刻,同时自身也有着高度的纪律自觉。青年修身立德,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博物馆陈列着一块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包袱布,上面写有“六项注意”,当年的战士就是这样自警自励,锻造出了“一个可以当十个”的战斗力;上海解放纪念馆陈列着一本小册子《入城纪律》,当年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城区时,十万大军严格遵守入城纪律,受到群众欢迎。有规则意识、有纪律意识、有法治意识,就能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本段文字论证了道德追求与纪律自律之间的密切关系,列举了井冈山斗争中的战士和进驻上海城区的十万大军如何自律的史实,做到“叙”的极简化、典型化,让“叙”为“议”服务。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火爆网络的ChatGTP成为热议焦点。人工智能及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未来必定会给我们的生活提供诸多便利,人类的生活质量将不断提高。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忌惮人工智能的发展,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很多工种会被代替,造成大量失业;人们的隐私安全也受到挑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范】

善假人工智能,迎接美好未来

◎一考生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今时代,是相信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相信科技者从ChatGPT中看到希望,热烈欢呼科技春天的到来,怀疑科技者则失去信心,对科技的另一面忧心忡忡。在人工智能时代被洪流裹挟的人们该何去何从?在我看来,最好的选择是善假人工智能,迎接人类美好的未来。

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科技,不全盘否定,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各领域大显神通,为我们减轻负担、带来便捷。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教育、安全、金融、交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为人们提供服务,并且应用场景愈来愈丰富。比如在智慧教育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未来,人工智能将会“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服务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必将人工智能视为洪水猛兽,应当欣然接受人工智能,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以理性的眼光审视科技,不盲目狂欢,做人工智能的主人。

在发挥人工智能之所长造福自己的同时,我们应当牢记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人与工具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训”,使用工具的人,自身也会被工具所束缚。当我们足不出户,只通过电子产品来交友,朋友的意义已经悄然变化;当我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问计于云端,学问的传承也会迅速缩水;当我们沉迷于网络,隐私不知不觉间被大数据收集,生活的节奏也被大数据影响……面对极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我们应当把握其工具性,坚守独属于人类的批判性、创造性、共情力。正如多辆马车的叠加不可能变成火车,再精妙的智能系统也不可能拥有复杂且细腻的人类感情,再高效的运作机制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自发自主的创新。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精进个人能力,彰显“人之为人”的智慧、温度和力量。

此刻,我们不应该狂欢于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也无需恐惧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只要我们人类永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人之特性”,人类这艘巨轮就会在科技海洋中行稳致远。

◆点评

这篇作文在举例论证时做到了去除“小我”、以议代叙。在回答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时,考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社会现象、科技事例,正确处理例子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使得论证客观、有说服力。

上一篇: 抓住特点,突破核心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