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真情实感

作者: 王学华

高考作文要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缘情、缘事、缘理而发。

1.选材真实,融入真情。考生在选材时,应在观察、经历、感受、思考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和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赞扬、或批评、或同情、或厌恶……把这样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想做到真实,最好的对策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自己的生活、身边人的生活就是最佳的作文素材。

2.深入思考,升华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生活的思考,要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逐步深入的过程。要使自己的作文令读者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仅仅对生活有一腔真情还不够,还应该深入地思考生活,努力在体察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在记叙类文章中,可以对一个事件进行联想,勾起一连串的事件,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获得情感体验以及理性思考。在议论类文章中,同样需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作须发自内心,不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不偏激;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美好愿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一个事例或一些事例概括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言辞真切,并透彻分析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的基本道理。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正如《寻找乌布隆》(原文见本期6版)一文的二舅一样,我们在生命中也会遇到未知,无论生命怎么发展,但最终的结局我们是无法预料的。我们的生活可能交织着无数的艰辛和劫难,也可能融汇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潜伏着、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未知数。

但正是有了这些未知数,我们才能不停地渴望和不断地追求,去渴望最完美的生活形式,去追求最圆满的生命结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本题的材料核心在于探讨“生命中的未知”。文题材料通过引用《寻找乌布隆》一文中的二舅形象,引出了人生中无法预料的未知性。这种未知性既包含了生活中的艰辛和劫难,也包括了欢乐和幸福,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材料进一步指出,正是这些未知数的存在,激发了我们不断渴望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动力。分析材料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几个关键点:一是未知数的普遍存在性,即生活中未知是不可避免的;二是未知带来的双重性,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三是未知激发渴望和追求,即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材料揭示我们的生命中充满未知数,对于未知,我们要坦然面对,积极拥抱。可以说,迎接未知就是迎接无限美好的生命。

考生写作时可以从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出发,引入对生命中未知数的讨论,激发读者的兴趣。然后对未知进行详细的阐释,说明未知在生命中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以及它的双重可能性。接着,从多角度分析未知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个人层面,可以讨论未知如何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挑战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社会层面,可以讨论未知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认识到未知的重要性后,可以提出一些应对未知的策略和方法,如保持好奇心、勇于尝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未知在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拥抱未知。在具体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运用丰富的例子和生动的语言,使作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逻辑性又有感染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