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智能”遮望眼,只缘“创新”在心中

作者: 湖南一考生

【写作示范一】

如今互联网得到普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面对此种现象,褒扬者有之,担忧者亦有之。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不因“智能”遮望眼,只缘“创新”在心中。

不可否认,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就拿手机来说吧,可以说一部手机在手,就可漫游天下:可以扫码乘车,可以扫码消费;可以预知天气情况,可以规划旅行路线;可以与远方的亲人面对面地视频通话,可以查询搜索你想知道的事情。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走进了千家万户,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它带来的便捷与好处。

然而,任何事物有其利,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如果一味地依赖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后果不堪设想。它会让我们举步不前,沾沾自喜;它会让我们沉湎在信息茧房里,不思进取,失去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主人,在用好它们的同时,将创新进行到底。

以我国的航天团队为例。我国的航天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敢于攻坚克难,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比如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一辈子躬耕于实验田里,认真地研究一组组数据,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从而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试想,如果我国的航天团队、袁隆平院士,他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仅仅借助于互联网、人工智能,而不进行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怎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充分而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确在某些方面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不能沉湎于互联网、人工智能中,而应摒弃惰性,摆脱依赖,用创新精神武装我们的头脑,不断前进!

同学们,在使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请不要被它们遮住我们智慧的双眼,而要将创新的精神永刻心中,让创新精神引领我们大步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审题精准,立意正确,积极健康。标题化用古诗文,既充满了诗意,又彰显了观点。主体部分充满思辨色彩,紧紧扣住“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展开论述,用中国航天团队、袁隆平院士等典型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不因‘智能’遮望眼,只缘‘创新’在心中”的道理。结尾再次点明观点,并发出号召,催人奋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