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作者: 陈君梅

语言表达准确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鲜明、生动的前提;鲜明、生动赋予准确的语言以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准确

准确,指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握文题的关键信息,按照文题的要求,使词语、句式的运用以及语体、语气的选择完全实现表达目的,包括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在不同的文体中,语言要做到准确就需注意语言运用的特定情境,符合事理及写作对象的身份,表达的意思要准确。尤其是复述或转述的重点,要根据转述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改变。

二、鲜明

鲜明,指观点明确,色彩分明。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具体写作时要注意几点:

1.恰当选用词语。(1)注意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观点与态度。(2)不同态度与感情的表达,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也可以收到强烈的效果,突出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3)注意选择色彩鲜明的词语,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颜色可以给人以感观上的刺激,它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能向读者展现色彩鲜明的画面。

2.恰当选用句式。(1)可以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也可以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加鲜明而强烈。(2)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其中,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对比、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

三、生动

生动,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描写事物,状形则形象毕现,绘色则色彩鲜明,摹声则声声真切;抒情,则慷慨激昂,深沉柔婉;说理,则举例引用、比喻象征,形象生动。总之,生动的语言可以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的生动的表达效果。“生动”的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具体要注意几点:

1.词语的选择见生动。使用的词语要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如千古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沟通,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纷飞、春意盎然的景象。

2.句式的变化显生动。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我们要注意语句的整散、长短变化,语气、语序的变化等。

3.运用修辞手法添生动。比喻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排比可加强语势,充实内容,加重感情。对偶可增强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反问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设问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深入思考。比拟可使描绘对象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借代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夸张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人们常以为,榜样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复制,他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但也有人认为,榜样的价值在于不可复制,在于启发、激发。

对于“榜样”你有怎样的思考?班级拟举办论坛,让大家的观点得以碰撞。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由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对于这道作文题,考生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立意构思:

第一步:明确争议的核心——榜样的价值是否可以复制,是给我们提供既定的成功路,让我们模仿跟随,还是给我们以启发、激发,让我们自己寻找新的自我。

第二步:解读题目中的材料——一方观点:“榜样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复制,他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榜样,顾名思义,是模板,具有可再生性,可以复制,是可以照着走的成功之路。也就是说,我们要跟随榜样,模仿榜样,成为榜样。另一方观点:“榜样的价值在于不可复制,在于启发、激发。”榜样精神可以激励人奋斗,具有强大的正面效应。榜样不可复制是说榜样成功的独创性,和天赋、独特条件有着紧密联系,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可以从榜样那里汲取力量、智慧,以启迪自我,激发自我,从而走一条新的路,一条自我的路。总之,借鉴可以,复制万万不可。

第三步:注意写作情境和文体要求——“班级论坛”指出面对的讨论对象是同学(同龄高中生);“发言稿”提示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写作特点,称呼、开场白、语气要体现发言稿的文体特征。

“榜样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复制”与“榜样的价值在于不可复制”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写作立意可以在肯定其中一方观点的同时,运用驳论思维,对对方观点进行批驳,进而分析己方之利。作文不适合采用两者相结合的立意方向,如“榜样的价值,可以先复制,然后从中发现启迪自我的力量”是不符合题意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