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想象,丰富多彩

作者: 孙涛 袁庆峰

技法点拨

文思怎样才能像清泉一样汩汩涌出呢?恐怕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尤其是在写作记叙文和散文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就能较好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写起作文来也会事半功倍。

一、运用联想拓展作文思路

联想是打开写作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建立在对事物的精密观察和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上。联想的内容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概念、观点等。考生平时作文感到思路闭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它跟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善于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思路自然就会宽阔。考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联想方式,来让作文内容丰富。

1.相似联想

即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外形、颜色、声音、结构、功能和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其他事物与现象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些联系不仅仅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属性上的联系。联想通常表现为事物之间的跳跃性连接,而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它因受到逻辑的制约,常常让人在不同事物间找到相似性关联。

2.相反联想

即一个事物、现象的刺激而想到与它在时间、空间上或各种属性相反的事物与现象间的联系。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放大想到缩小,等等。相反联想与相似联想不同,相似联想往往只想到事物相同的一面,而不易想到相对立的一面,相反联想正好弥补了前者的缺陷,使人的联想更加丰富。同时,由于人们往往习惯于看到正面而忽视反面,因而相反联想能使联想更加多彩,更加富于创新性。

3.纵向联想

即对事物本身进行纵向的联想。任何事物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但要真正了解事物现实的情形,还要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历史的考察,把历史和现实放到一起来思索。这样,才能开掘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深意,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也才会深刻。

4.横向联想

即对事物进行横向的联想。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制约的,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与它的周围环境是分不开的。即使某些事物在平常看来似乎没有一点联系,但当我们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以联系点作为媒介,就能把它们联想到一起。这种横向联想往往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

二、运用想象丰富作文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对写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丰富内容和表现手段;可以塑造生动新颖的艺术形象。

想象一般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和心理的过程。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新颖性、首创性。它是考生依据自己的见解,揭露原有表象间新的关系,从而构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还有一种想象,也被认为是想象的范畴,即幻想。幻想是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创造想象不一定是主体所赞美、向往的形象,而幻想的事物往往是个人所追求、向往和憧憬的事物。幻想不与当前的创造性活动发生直接联系,不一定产生现实的创造结果,仅是未来创造活动的前奏和准备;而创造想象一般与创造性活动紧密相关。

在写作中运用想象,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相似想象

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同、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2.发展想象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

3.虚构想象

大胆虚构,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在写作中,联想和想象往往结合起来使用。考生写作时,不管是运用联想还是想象,都必须合乎情理,紧紧围绕中心。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联想的方法拓展思路,但运用何种联想还取决于作文本身。因为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我们要善于从作文内容的需要出发,选用恰当的联想方式。当然,也要善于想象,运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思索,注意搜集生活中的见闻,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含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而所有的联想和想象,都要服从于作文主题的需要。

范例分析一

冬来得猝不及防,大地光秃秃一片,曝置在寡淡的天色下。法桐的落叶堆了厚厚一层,脚碾过,踏出脆生生的骊歌。头顶的天白蒙蒙的,如有雾,树上只剩孤零零的枝丫。那些树,那些亮堂堂活过一场的树,就这样了无生机了吗?

想起龚自珍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是被冬天埋入泥土,等待来年开春的鲜活吗?不知怎的,我却不这样认为,从春的窈窕、夏的多娇,到秋的枯寂,认认真真走过四季轮回的树,怎甘心就这样退出冬的领地,悄无声息呢?总该留下点儿什么吧?总该留下的。

但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找得到呢?它将绿色藏匿在哪块疏落的云霞中,在哪段疏落的枯枝后?抬眼望去,四周一片寥落,树的绿色更无处寻觅。难道是我想多了?疑惑时,我脚下踩断一截细枝,末梢仍留一片微黄的叶子。我惊喜地看见那赭色泥地上片片叶子的肌理,色泽醇厚却微微泛着绿色,像在水里洗过一般。怕是眼花了吧,我笑自己。定睛细看,发现并非我的错觉,荒芜里竟真的有绿意存在。

我蹲下身,用手抚过那颜色。泥地冰冷硌人的触感如旧,却又似掺了些不一样的东西,摩挲着我温热的掌心,原来是日日被碾的落叶已融进泥土中。我想象不出那么脆、那么干巴、那么格格不入的轻飘飘的叶子,如何放柔身段,如何忍过千万碾压的步履,如何一点点融进最冷硬处。它说,因为我活过。我曾是那柔绿的一叶,即便我在秋末残喘,但若就此无声而逝,你说我怎能甘心?于是长眠的躯体在昏暗中得以不朽。

——习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点评

作文运用联想和想象,以融进泥土的被碾过的落叶来写执着精神。而这也是考生对枯叶凋零、生命永存的深刻思考。

范例分析二

老楼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到星星点点散落的旧日、懵懵懂懂未至的明朝,都在这一片模糊的影子的两端遥遥相望,长到清晰的都模糊,枯萎的转而盛放。

那是很久以前了,老楼尚未如此斑驳,麻雀似的闹腾小孩,口中总哼着歌。我也是这群顽童中的一个。我那时爱与别人的影子比长短,影子长的个儿高,个儿高的有能耐,好像一切本事都会随个头的拔高而水到渠成地到来,好像长大意味着拥有了顶天立地的勇气。我自然盼望着自己的影子快点儿变长,总踮起脚然后向旁人炫耀:“哎,我的影子更长!”

印象最深的是夏天卖冰棍的爷爷,头上戴一顶秸秆编的草帽,推一辆叮当作响的旧自行车,车后座上捆着个箱子,里面藏满了小孩子们清甜甘洌的梦。每次来时他的影子总是浩浩荡荡,让人好生羡慕。我那时去买冰棍总要摸一下他自行车车头亮闪闪的铃铛。那时我的影子与车的影子靠在一起,好像我是那得意扬扬的车的主人。

我已许久未曾见过那位老人了,再听见一串铃铛声时亦不会隔着老远便隐隐期待了。那些夏天,那些幼稚的快乐终究和冰棍一样融化了,留在原地,而我兀自向前。偶尔与昔日伙伴目光交汇,斑驳的光影会让我的心泛起会意而微酸的涟漪。长大无从选择,我挥挥手,与曾经的自己渐行渐远。而那辆年迈的单车,被定格成一张老相片,停在记忆里,美好犹胜当年。

——习作《影》

◆点评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所希冀,有所憧憬。于文中,“影”便成了考生思想意识的寄托。内心直白的书写方式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几处细节的描写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写得很是动人。

上一篇: 立德树人
下一篇: 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