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思维调整策略
作者: 付勇
高考作文占据语文的半壁江山,可见其重要性。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在考场写作中,离题、偏题、跑题者有之;内容贫乏、表达粗劣者有之。
上面是高考作文评分赋分点,考生要根据赋分点调整自己的作文思维,针对性备考。
1.多阅读,善思考
要想写好高考作文,不能靠临时抱佛脚,而要靠平时的积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考生不仅要用好教材,学好每一篇课文,而且要将视野延伸到课外,建立起自己丰富的素材库。因为课文本身就是一则则丰富的写作素材,学好课文,在积累丰富的素材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我们就要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我们鉴赏诗词的能力。而且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可以作为我们写作中运用的素材。要想写好高考作文,仅仅靠课内的积累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行丰富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并对自己的课外阅读作好规划。当然,我们还要阅读社会这部书,去关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与要事,去判断,去思考,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关注现实,联系社会,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因此,关注社会现实,对于拓展考生的视野,活跃考生的思维,提升考生的思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多阅读,自然就会引发思考;善思考,思想自然就会日趋深刻,反映在写作中,考生的作文就会立意高远而深刻。古语云:“意,文之统帅也。”一篇作文,其立意高远而深刻,就能在高考作文中抢占先机。
2.明考纲,定规范
要想写好高考作文,考生一定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看高考作文如何考,平时备考具有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考生:一要关注社会与现实,高考作文命题往往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命题的角度往往来自社会与现实。二要明确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不仅要掌握记叙类文体、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而且要掌握应用类文体的写作。从近几年高考作文来看,应用类文体正在异军突起,书信、发言稿、倡议书、演讲稿等已进入高考作文的写作视野。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加强训练这些应用类文体的写作,以备不时之需。三要注意“一确、三自、四不”,即“确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作文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必须在考试要求之内进行写作,不能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因此,考生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一定要明考纲,定文体,规范写作。
3.多方式,妙修辞
高考作文就是将考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看谁的表达更准确、更深刻、更丰富、更精彩。然而,为什么同样的思想,形成文字之后,会有高低优劣之分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优劣。考生要通过不断的写作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在平时的作文中,要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要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当然,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要结合作文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表达,任何好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高考作文当中乱用修辞的现象遭到批判的原因。一些考生在作文开头,一下笔就是一串排比句,全然不考虑内容的需要。而综观高考作文中的满分作文,其在语言表达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甚至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彰显了考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如果在平时的备考当中,能够多阅读,善思考,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明考纲,定文体,做一个写作规范的人;多方式,妙修辞,做一个擅长表达的人,那么,在考场上定会写出让阅卷者击节叫好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