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能成为作弊工具
过去半年,各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纷纷涌现,引来广泛关注。经过大量的数据训练,一些人工智能工具可以根据人类指令,迅速完成写文章、绘画、作曲甚至制作视频和动画等任务,形成了类似人类的“智能”,而且水平随着训练量增加不断提升。有用户发现,这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的论文不仅十分专业,而且查重率很低。一些不法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做起“论文代写”生意。一些高校学生借此走捷径、抄近道,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写作业、写论文。学生将AI生成的论文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提交,属于学术作弊与造假,有悖基本的学术道德和诚信原则。不法商家靠此挣黑心钱,相关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学校也应禁止学生在论文中使用AI生成的内容,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让学生知其所止。
素材解读
在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既要通过学习更好地驾驭人工智能这一工具,也要避免为物所役、减少了主观能动性。我们既要拥抱变化,也要明确边界。
适用话题
道德诚信、底线意识、人工智能、技术是双刃剑
上一篇:
多地立法处罚“低头族”
下一篇:
博物馆拥抱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