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求变,句式灵活

作者: 简振雷

技法点拨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就“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设置了四条要求,其中第二条是“句式灵活”。“句式灵活”,是指在作文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并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常式句、变式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句式,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变化;长短交错运用,整散灵活配合,排比参差交换。这样的作文准确、凝练、连贯,富有变化,语言有文采。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写作时要从表达实际出发去灵活地选用恰当的句式,而不要片面地追求句式的多变多样。

要使作文句式灵活,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长短交错

长句结构复杂、层次较多、表意严谨、精确细致,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短句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易懂。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便于抒情,使作文显示出丰富的内涵和和谐的音乐美。

2.整散结合

一篇作文中,全用整句便会呆板;全用散句,则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就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

3.多种句式综合运用

作文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等句式交错使用,以恰当的语气表达丰富的内容,能让作文更有文采。

总之,不要一种句式用到底,要有些变化。

范例分析

【文题呈现】

(2023年上海卷)写作。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范一】

始于好奇,终于热爱

◎上海一考生

鱼类花费2000多万年时间去探索陆地,猿猴消耗500多万年时间去改变工具,孩童在母亲怀里去捕捉未见之景色……这一切皆因为最原始的好奇心。

常言道:好奇心害死猫。可猫死了,探索就会结束吗?火光将布鲁诺焚烧,但他对宇宙的好奇心在灰烬中翩飞;核裂变反应的硬性辐射让斯洛廷成为临界事故的遇难者,但他对原子核的好奇心在血肉中流淌;射线嵌入居里夫人的细胞,但她对新元素的好奇心在骨髓里闪烁……诚然,在最开始,好奇心是推动人们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可那滚滚历史洪流中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一座座丰碑,也在拷问着我们:这一切仅靠好奇心就足够了吗?好奇心有什么魔力,让人们如飞蛾般前赴后继扑向这探寻世界的烛火?

答案是否定的。我以为好奇心只不过是引路石,是真理海洋旁边那一块美丽的石子,它存在的真正意义是指引我们去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浪花里,我们窥见无数前辈为了揭开世界未知的一角付出生命;在波涛中,我们看见他们顶着世人不理解的目光前行。他们从不在深夜痛苦和迷茫,因为他们知道死亡仅仅意味着个人好奇心的结束,而那些当初为人诟病无用之研究,终会在百年后,甚至千年后的某天被探索世界的后辈看到与验证,何其浪漫!何其伟大!发问与好奇心穿越了无数时间、无尽空间,不同的灵魂为同一个发现欣喜若狂。此刻,他们不再孤单。这是个人的好奇心无法跨越的鸿沟,唯有对世界和全体人类的热爱才能做到这一点。

几乎所有伟大的化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都深谙此理,如同《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决定去画画一般,正是因为他突破了个人好奇心的桎梏,站在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他把自己的物欲降到最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去。他们会死去,但他们的探索将留在世界的最高处,等待后来者去拾取,然后继续前进。正是他们,推动了全人类探索的进步。

如今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更需要我们浪漫、勇敢的后来者拿出自己的好奇心,凭借对陌生世界的探索与热爱,挖掘世界奥秘最高处的瑰宝。或许我们不曾有幸探索世界尖端领域,但请不要忘记人类是一个整体,对探索保持一颗热爱的好奇心,任何人都是这条探索路上的勇敢者。

◆点评

作文在肯定好奇心在探索陌生世界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以布鲁诺、斯洛廷、居里夫人等人物的事迹为论据,对论点展开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阐发与论证,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共情,视角辩证,条分缕析。考生开头运用排比句式,以自然、人类种种表现,来说明好奇心之于探索陌生世界的作用,气势充沛,给读者以不容置疑的力量。阅读本文,我们会对文中设问句、长短句交错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文中句式灵动,让语言表达简短精悍、耐人寻味,同时也为哲思的表达提供了载体。

【写作示范二】

探索陌生世界

是理性的

◎上海一考生

乐意探索陌生世界,源头是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想要去探索。但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只是因为他拥有好奇心吗?在我的认知中,好奇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没有好奇心,的确不会再想着去探索,只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内。但是光有好奇心,没有知识储备以及勇气和物质的支持,还会有人坚持探索吗?

当没有知识储备的时候,我们的探索可能就会像仲永一样早早夭折。仲永拥有超越常人的天赋,小小年纪,便窥探到了文学的魅力。他本该探索下去,因为他既有探索的资本,也对未来充满好奇,前途无量。但是因为他父亲对金钱的贪婪,并没有给他良好的教育,导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知识储备逐渐变得不足,最后再也无法在文学的探索路上走下去。可见,如果没有知识储备,探索这条路是一定走不通的。

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状虫。它不仅挖洞使稻田水流失,还会用螯伤人,故人们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面对夹人虫的侵扰,巴解想出一法,在城边掘了一条围沟,围沟里灌进沸水。夹人虫一过来,就纷纷跌入沟里烫死。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鲜美的香味。巴解好奇地把它的甲壳掰开,香味更浓,便大着胆子咬了一口。谁知味道竟鲜美无比,于是被人畏惧的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如果没有勇气,光有好奇心,今天的我们也不会吃到美味的螃蟹。可见,勇气是探索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没有物质支持的时候,探索之路又将如何呢?哥伦布对航海一直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和野心,所以他四处游说,希望有一个国家可以给予他支持。在没有得到支持、赞助之前,他一直没有足够的条件出发。直到得到西班牙的支持,他才开始着手准备航海的物资。他带着三艘大小不同的船,装有大炮和六个月的粮食,以及准备与土著们交易的物品,开始了他的航海之路。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哥伦布的探索陌生世界之行,还能实现吗?

所以说,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他应该是理性的,而非感性的。不是有了好奇心,一拍脑袋就能够去做这件事,而是对这件事情有了合理的评估,拥有了做这件事的条件,有勇气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有所收获和成功。

因此,探索陌生世界,从来不仅仅因为好奇心。

◆点评

作文以中外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伤仲永、螃蟹美味的发现、哥伦布航海等事例作为论据,在纵横捭阖的剖析事理中,让中心论点得到坚实的论证,素材丰赡,论证深入。考生开篇肯定好奇心对于探索陌生世界的作用后,用一个转折词“但”进行语义转换,进入另一层面的论证,脉络分明。文中多处运用设问句以及长短句,使表达的语义突出、简明,引发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作文句式多变、语言简明,展现了考生深厚的语言功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