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接通本质,见解可出新知
作者: 汪星余等范本呈现
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汪星余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档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奋斗的机会最终来源于经济发展本身。个人奋斗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国家采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面政策举措,是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相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机会。而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个人奋斗的良性循环,需要推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平等地进入创新领域、把握创新机遇、收获创新成果。
奋斗的动力离不开积极理性的价值观的引导。以积极的价值观增强青年奋斗的动力,社会和媒体应更多关注平凡中的伟大,宣传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身边人,推崇在普通岗位上做出可贵成绩的工匠们,赞美在各个领域默默奉献价值的劳动者;企业应充分重视各类型工作岗位的价值,在合理安排薪酬和晋升机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青年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动机,让不同岗位员工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让奋斗者收获满意的成果。而作为思想引领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育应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强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劳动本身的价值,促进在青年当中达成劳动光荣的共识,引导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5月1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事物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它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隐藏”于事物内部。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现象再到本质,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来探究、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本文就透过“躺平”现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纷繁复杂的现象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认识、加工和整合,发掘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来:“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应该站在新的高度思考问题,“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别人只能看到一点,你能看到全面;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能看到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
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确立自己的观点,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深入,不断挖掘,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来。
佳作展示
立于平凡,逐星辰大海
◎郭郏承
如今,有很多年轻人自嘲着“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羡慕着“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里思考罗各斯”的理想生活,一味用“暂时的小确幸”安慰着“躺平的人生理想”。也许,这是由于他们疲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式竞争,畏于“内卷式”循环中强竞争机制的不断抽打,困于无数次失败与打击后产生的习得性无助心理。
诚然,“躺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抗裹挟”,改变衰颓,抵御“内卷”。在压力过大时,适当休憩无可厚非,追求平凡安闲亦是个人的生活态度,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理应有多元的自我实现路径,纵使“躺平”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也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小憩”往往装饰的是“自我放逐”的不归路,“躺平”表面上是对既有规则的无声反抗,听上去还有一丝潇洒的意味,实则是为自己无能、懒惰寻找托词,是一场逃避责任、逃避自我的精神危机。
多少人正值青年,却感叹“善万物之得时,感吾身之行休”,看似看透了人生,却一点也经不起推敲。试问,你想像第欧根尼一样自由地晒太阳,可你能忍受睡在木桶里啃面包的日子吗?你想像赫拉克利特那般住进山洞思考,可你真的是为了想出第二个“罗各斯说”吗?不是不尊重多元化的生活态度,我们反对的是以“躺平”为借口,放弃理想与希望,甘于平庸——平庸一旦泛滥,所导致的结果与恶性竞争同样可怕、可悲。
“我们可以清淡寡欲,极简主义,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通达,但不可以有庸碌无为,毫无担当,‘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的俗耐。”武汉大学法学院许中缘院长在毕业典礼致辞中这样说。是的,功利主义、恶性竞争固然不可取,但“反抗裹挟”不该成为逃避竞争的遮羞布。选择“躺平”而牺牲掉自己的未来,是陷入了二元对立的认知陷阱。“躺”的本质属于英国哲学家以塞亚伯林指出的“消极自由”,而追求“积极自由”的人,懂得在“卷”与“躺”之间,还有着许多可供选择的道路,也正是后者,才体现了能动的人真正的价值追求!
如果青年一代没有了追求,社会还谈何进步,中华民族又何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愿你我皆成为追求“积极自由”的人,努力追逐自我人生的星辰大海!
【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点评
1.善作“本质分析”。如“‘躺平’表面上是对既有规则的无声反抗,听上去还有一丝潇洒的意味,实则是为自己无能、懒惰寻找托词,是一场逃避责任、逃避自我的精神危机”这一核心句,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2.持论辩证。考生客观地承认“‘躺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抗裹挟’,改变衰颓,抵御‘内卷’”,也理性地认识到“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理应有多元的自我实现路径”“‘躺平’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更强调了“平庸一旦泛滥,所导致的结果与恶性竞争同样可怕、可悲”,并发出了“努力追逐自我人生中的星辰大海”的呼吁。通篇行文可谓气盛而言宜。
【唐惠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