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布局,结构精巧
作者: 徐晓玲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冬天到春天,时光走了两季。住院78天、经历了凶险之极的彭博,因为人间大爱,战胜了死神。出院时,彭博对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谢。他说:“治病救人,在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
彭博感恩的话语中含有多元视角:“治病救人”在医者的自我视角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在患者的他人视角中却无比伟大。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很伟大的人,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也难逃他人视角的差评。
当然,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伟大。
那么,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自我角度。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根据材料可知,答案是做该做的事,有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我很平凡,哪怕我很伟大。这里暗含奉献和谦逊的品质。
2.他人角度。怎样看待他人?根据材料可知答案是学会铭记和感恩,并反过来影响和激励自我。
3.平凡角度。平凡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担好自己的责任,这是最平凡的道理,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4.伟大角度。平凡的人做好平凡的事,就是伟大;平凡的人有远大的志向,能成就伟大的人生;伟大的人从不自认为伟大而高高在上,而将伟大寓于平凡之中。
原作雏形
选择正确视角,成就非凡人生(标题虽然提及“视角”,但立意不明。)
满园春色竞争艳,春色之美,美在杂花生树,美在粉蝶翩跹。可以说,美的意境需要有万紫与千红、莺歌与燕舞。如果只有清一色的绿,或纯一色的红,会因色彩的单调造成审美的疲劳。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色彩的搭配,景色才成为良辰美景,才有了韵致。(开头段落由自然景物切入,优美流畅,但与后文有些脱节,缺乏必要的过渡。)
于漪老师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两把尺子,一把用来衡量自己的短处,一把用来度量别人的长处。做到这些,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走得更远。”看到自己的短处,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才知道努力奋斗的方向。如果只盯着自己的长处而无视自己的短处,就会走入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怪圈;相反,如果能够放下身段,以谦虚的心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取长补短,自己则能走得更远。如果只抓住别人的不足不放,并加以放大,极易拔高自我、迷失自我。
清楚地认识自我,并摆正自己的位置,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我的存在才会有价值。医者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师者以教书育人为使命,军人以保家卫国为职责。各行各业各司其职,社会机器才能有序运转。虽然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不是完全相同的命运,但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有不失自知之明的睿智,也要有不妄自菲薄的果敢;既不高估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也不贬低自己,觉得自己对啥都无能为力。只要扬长补短,我们就一定能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反之,如果我们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担自己的责任,就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苏武把自己定位为大汉的臣子,忠于大汉,维护大汉的荣誉是他的责任。面对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北海牧羊,尝尽人间辛苦,但初心不改,他用行动诠释了“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与之相反,李凌因太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步入歧途,留下骂名,为后人所不齿。(第3~4段从正反两方面谈及自我审视,忽略了材料中的他人视角,忽略了此次作文需要厘清的两个维度的关系。)
“留得生前身后名”带有普世性的价值追求,不过,“留名”的前提是自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该做的事情,尽应尽的义务,即使是分内之事,也会有价值外溢。就像拯救彭博的医者,虽然救死扶伤是他们的本职,但在患者的眼中他们就是天使。如果他们无所作为,就是“德不配位”。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审视自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结尾提及他人眼光,不至于走入偏题的境地,但是上文结构不清晰、内容不充实已成定局。)
●升格指要
1.开篇应迅速引出材料谈及的话题,结尾收束回扣全文。作文开头必须开宗明义,不要含混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结尾也应回扣全文,而不只是开头。
2.运用言简意赅的过渡让作文层次清晰。议论文中一般须注意两种过渡:一为事例之间的过渡,二为观点与事例之间的过渡。文中可以添加诸如“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此”“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你随意拾起一朵浪花,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把目光投向当今社会,会有更深的感悟”等,让全文过渡自然。
3.注意行文思维,做到结构严谨乃至精当。我们需要多思考作文是否需要正反对比论证?是否需要在讨论完“为什么”以后,继续思考“怎么办”?是否需要厘清几个话题之间的关系?是否需要辩证看待问题?这样才能避免思维的单一和写作的浅尝辄止,从而让作文层层深入。
升格佳作
审视自我,成就非凡人生
廖利霄
满园春色竞争艳,春色之美,美在杂花生树,美在粉蝶翩跹。可以说,美的意境需要有万紫与千红、莺歌与燕舞。如果只是清一色的绿,或纯一色的红,会因色彩的单调造成审美的疲劳。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色彩的搭配,美景才富有韵致。
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此。于漪老师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两把尺子,一把用来衡量自己的短处,一把用来度量别人的长处。做到这些,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走得更远。”看到自己的短处,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才知道努力奋斗的方向。如果只盯着自己的长处而无视自己的短处,就会走入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怪圈;相反,如果能够放下身段,以谦虚的心态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取长补短,自己则能走得更远。如果只抓住别人的不足不放,并加以放大,极易拔高自我、迷失自我。
在由错综复杂的关系组成的社会中,梳理各种关系,其实就是梳理自我主体与他者客体的关系。两者关系如何,一定程度上会对整个关系网产生影响。社会关系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清楚地认识自我,并摆正自己的位置,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我的存在才会有价值。医者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师者以教书育人为使命,军人以保家卫国为职责。各行各业各司其职,社会机器才能有序运转。
自我审视和他人视角孰轻孰重?可否统一呢?窃以为,我们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对自我和社会来说都会造成认识的偏差,就会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书写绚烂的人生。苏武把自己定位为大汉的臣子,忠于大汉。面对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北海牧羊,他尝尽人间辛苦。初心不改,他用行动诠释了“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与之相反,李凌因太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步入歧途,留下骂名,为后人所不齿。
“留得生前身后名”带有普世性的价值追求,不过,“留名”的前提是自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该做的事情,尽应尽的责任,即使是分内之事,也会价值外溢。就像拯救彭博的医者,虽然救死扶伤是他们的本职,但在患者的眼中,他们就是天使。但如果他们无所作为,那么在他者眼中,他们就是“德不配位”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自我定位与他者审视发生悖反的现象,昭示了一个真理——欲立人,先立己。只有先赠人玫瑰,才会手有余香。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作文紧扣“自我审视和他人视角”行文,开头列举自然现象,接着由“自然如此”过渡到“社会亦如此”,既要审视自己,又要打量他人,还谈到了两种视角如何实现和谐统一。结尾通过臧克家诗句中两种不同选择的对比,表达了审视自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