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炒饭品人生
作者: 唐惠忠一碗炒饭,不同的人能从中品出不同的人生况味。
金黄的蛋皮淋上少许鲜红的番茄汁,如斗牛士的披风般盖在白釉青瓷碗里的炒饭上。每一粒饭都充盈着生命的清香。一株稻穗从抽芽、打苞、分蘖再到结籽,它不曾有过抱怨,也不曾有过对生命日晒雨淋、清苦度日的叫苦连天。风来了,沉重的稻穗频频低头,那是因为它早已参透了生命的本质。如此,手捧炒饭的我们,怎能不细细咀嚼那带着生命最朴素体验的饭粒呢?
我不由忆起古人在土锅中不断翻炒的金黄稻穗。古代庄稼人在稻子刚打苞时,会摘下少许稻穗放入锅中翻炒,稻壳上渗溢出的白絮越多,预示着水稻的收成越好。这种关于人对粮食的期许和信赖的做法,叫作“占稻色”。粮食的伟大就在于,它的多少只取决于人们自食其力的勇气和韧性。占得好,自然欢喜;占得不好,人也不会因此荒了一年的田地,该做的还是会做。对种稻者来说,“尽人事,听天命”是对粮食的尊重。对啖米者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奔波在外,辛劳一日,回家后面对一碗沁着暖香的炒饭,我们也要尊重粮食,尊重自己:要克己,要退一步,要止于至善,要反躬自省……
种稻者在插秧之时,为了不让双脚踩踏插下去的秧苗,总会边插秧边低着头退着走,正所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种稻之时的“退步原来是向前”,告诫我们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之时要“退”。
一碗炒饭,若是加了过多的猪油抑或肉臊,便会腻。一掬稻米,几许茄汁,几片蛋皮,不多不少,自成炒饭的香味,净化着我们的浮躁与功利。“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我们当自食其力,拒绝繁杂。
咬在齿间的饭粒,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奋斗吧!默默地奋斗啊!那些稂莠,一碰到饱满的稻菽便会羞愧难当!
这或许,才是我们应从炒饭中品出的人生况味吧!
◆点评
此文亮色在于缘事生理,新人耳目。考生紧紧扣住“一碗炒饭,不同的人能从中品出不同的人生况味”,自然洒脱地展开评议:从“占稻色”中生发出了“天命难违,人事可为”之理,从插秧中生发出了“退步原来是向前”之理,又从吃炒饭中生发出了简约生活可以净化浮躁与功利之理。考生有着不一般的生活积淀,故而能“缘事”;同时又有着对生活的个性化感悟,故而能不落俗套地立论与“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