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表达
作者: 杨红兵
思维导入
思辨与表达是语文课程任务之一,是新高考的趋势。考生应注重比较、聚焦、质疑、批判等思辨品质的培养,“紧咬”思辨关联词进行缜密的思路布局,灵活运用关联词表达观点。其重点和难点是学会具体分析,廓清认知迷雾,洞悉事理本质;学会转换立场,既不失理性,又有批判的锐度。这种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涉及比较、界定、质疑、关联、聚合、评价、拓展、批判等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1.“辨”清概念,去伪存真
作文时,我们往往会运用一些核心概念(理念),有的概念(理念)就是作文的“论题”“论点”所在,有的概念(理念)虽不是作文的“论题”“论点”,却也直接关系到作文观点能否“立稳”“深耕”;而日常生活中考生往往对这些概念(理念)认识模糊,甚至存在误区。写作时,如果能对相关概念(理念)作个界定,对比探究,扶正矫错,澄清混乱的认识,就能够鲜明地树起“论点的大旗”,厘清模糊认识,于对比中见观点之清楚有力、论证之深刻透辟,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2.辨证转化,对立统一
思辨的灵魂是辩证地看问题。辩证,意味着全面地、运动地、注意对立转换地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或相互依存,或相生相克;事物看似对立的两端并非简单的矛盾冲突,而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就不会钻牛角尖和走进死胡同,而能让看似对立的“两端”关系化“敌”为“友”,求得出路,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论证的缜密性。缜密辩证的议论一定要对事物作全面的观照,客观理性地分析、公正地评判,须注意对象的不同,把握说话的分寸。
3.“辨”出层次,清晰严谨
为了增强作文的思辨性,在具体的说理分析时,可以重点运用一些关联词。如表示正反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可否认……然而……”;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有“不仅……而且……”“不但……还……”“不光……也……”;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有“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表示由表层到深层原因的关联词有“从表面上看……从根本上看……”“……追根溯源……”等。在写作中运用关联词可以使语句衔接更紧密,文句逻辑更严谨,作文思辨更突出,说理层次更清晰。
那么,思辨性表达如何操作,其起点在哪里,如何向深处推进,怎样收束?下面笔者以一道情境式作文题为例,具体来谈一谈思辨与表达的实用方法。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明星道德评判标准是否苛刻”这个话题,网友进行了激烈讨论。有人认为,成为道德榜样是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应有职责;也有人反对这种过于苛责的态度,强调明星亦是普通人……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对持苛责态度的网友说一番话,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示范
这道情境式作文题的写作任务是“对持苛责态度的网友说一番话”,这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有对话意识,写作人称用第二人称,表达时要肯定对方的合理性,然后表达自己观点。对于写作角色的定位,“我”可以是对明星道德评判标准持宽容态度的网友,也可以是对明星道德评判标准持严苛态度的网友,还可以以明星的身份写作。审清作文情境,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思辨立场和开阔的思维空间。
1.提取概念,确定思辨角度
思辨的起点是概念。概念往往由论题引发,或者说论题本身就涵盖了若干概念。由概念切入展开逻辑思维,是写论述文的基本原则。可见,提取概念是思辨展开的起点。例如材料中“道德榜样”和“明星道德”就存在较大的思辨空间。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明星与榜样、一般人有什么异同?部分网友在评判明星道德时为什么苛刻?思辨时,首先要充分肯定对方观点,然后提出概念或者形成概念,再运用概念展开真实、微细的判断和推理。提出概念的操作思路:第一步是追问,材料中涉及哪些概念,它们是什么关系,哪个是核心概念。第二步是比较,在准确提取了关键概念之后,再将一组关系性概念进行比较阐释,通过鲜明对照,概念的内涵就凸显了出来,进而确定立论的边界,自然生成自己的观点。概念比较时可运用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因此……”展开阐述。
2.明辨概念,区分思辨限度
提取概念是思辨的起点,慎思概念、明辨概念是思辨的第二步。明辨概念的常用方法就是拆词解字,先拆再合,先分别解释字义,再合起来解释词义。例如材料中明星的私德和公德,“私德”顾名思义就是私下的道德行为规范,“公德”就是公共场所的道德行为。然而这样辨析显然不够清晰,还须结合具体情境,分开辨析。明辨概念的操作思路:先运用拆字法初步解释分辨概念的边界,然后展开不同情境的分析、比较,再形成自己的态度和建议。分情境议论时,可选用关联词“如果……那么……”进行表达。
3.反举对象,聚焦思辨准度
事理一般都是多维度的,思辨时如果正面阐述觉得不够清晰、直白,可以反向想一想,举出一组例证,反之亦然。这样的阐述更为全面,深入浅出、生动可感。例如,站在持苛责态度的网友角度想一想,他们认为明星是什么人,不是什么人?可以用“是……而不是……”的句式展开论述。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分析说理,把阐述主体“不是什么”说清楚了,那么它“是什么”也就清晰了。反举思辨时,要先站在反驳方的立场,揣摩对方的认知内容,再从实际出发,阐述合乎情理的一组真实情境,在对比辨析中,发现思辨的新方向,否定对方的观点。注意反面对象应使用“不是……而是……”之类的句式表达观点。
4.旋转视角,增加思辨锐度
思辨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不妨换位思考,即站在对象的角度看问题,这时逻辑的荒谬性就跃然纸上。例如,分析网友持苛责态度的原因,揭示错因,然后摆明自己的观点。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对有不同意见的网友说一番话。这样一来,思辨就有了锐度和针对性。旋转思辨要先陈述异见,然后分析异见成因,最后剖析异见的错误根源。旋转视角的关键是先瞄准对方荒谬之处发力。常用句式:“即便……也……”
5.极端假想,收获思辨新度
在思辨收束时,不妨把论述对象向极端或绝对处想一想,通过假想辩证,确认如此做的问题,然后探讨换一种方式做是否合理。例如,对于明星中私德低下的,我们虽然不能提高要求,但是在认识上还是要思考对待明星私德失范是否有比较合理的办法。顺着这一思路,假想议论既新颖、辩证,又可觅得破解之术。极端假想要先认可论述对象,然后假想绝对或折中的结果,最后辩出合乎情理的解题之策。常用句式:“虽然……但是……”“……并不等于……”
笔者认为内化思想的支架是对比较、聚合、联想、质疑、批判等思维品质的培养,语言表达的支点是灵活准确地运用关联词。当然,写好一篇议论文还需一定见识、阅历,有时真理无法抵达,但思辨能让我们与真理接近,接近,再接近。
学以致用
有人认为,成为道德榜样是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应有职责,也有人反对这种过于苛责的态度,强调明星亦是普通人。其实,在抽象地审视明星道德之前,应当先明确:我们有权要求明星符合何种道德?明星并不天然地具有做道德榜样的义务,公众也应该进一步厘清批判明星的尺度。仅仅在小时候时常背诵的《三字经》中,就出现了成百条道德律令。公众在对明星提出道德要求时,首先应当进行价值排序,划清公德与私德的界限。
所谓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每个人在与社会产生关系时可能产生的道德问题;而私德则是个人对自身品性的追求。有人可能会说:明星的不良举止会对粉丝群体起到负面示范作用,已然与社会发生关系,属于公德的范畴。然而,堪称“明星”的风云人物千千万,没有哪一个人的品格是完美无缺的。海明威的酗酒恶习几乎人尽皆知,可是没有多少人会认为必得学他酗酒才可写出佳作。
还有网友认为,明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本就获得更多财富、更高社会地位与更为丰富的资源,因此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私德标准也不过分。如果我们认为明星所得不合理,那么可以要求他们提升业务能力,与个人所得相匹配。社会对私德评价自有一杆标尺,对明星私德行为不满的人们自可“用脚投票”,令其承担商业价值受损的后果。
古人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要不违反法律与基本道德规范,就应该对他人的私德缺陷给予一定程度的包容。
(摘编自任冠青《评价明星行为举止应分清公德与私德》,《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