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新气象

田畴好风光,沃野绘“兴”图。以“美丽经济”助力产业兴旺,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未来还需要继续推动以乡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新技术场景在乡村的应用,让传统乡村焕发勃勃生机。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戴上VR眼镜,杭州临安区锦溪河巡河志愿队队长李臣及时确认了河中被人偷放入捕鱼倒笼,而在此前,巡河员们常常是每次巡河约2小时,路程5-6公里,仍无法及时发现偷排偷捕等情况;收到“贵州数字乡村”APP上的预警标志,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清运车驾驶员刘平沿着系统自动规划的路线清运垃圾,效率大幅提高,而在此前,因为山区生活垃圾站点多且分散,只能靠猜测跑收集,一圈下来,常常车厢空荡荡;因为放心不下家里养的4万多只鸡,江苏徐州邳州市新河镇梨园村养殖大户郁鑫曾经不敢出门采购,如今,借助手机实行掌上对养鸡场管控,不仅可以放心出门,还提高了家禽成活率,增加了收益。近年来,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信息化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成效凸显,信息化服务加快普及,数字乡村建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民的生产效率提升,生活更加便利、美好。数据变为新农资,技术装备成了新农具,数字技术在乡村正释放出普惠效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建设。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新农人从会种粮到“慧”种粮

最近,农民王军伟的视频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上爆火,让人们看到了新农人种田的样子——树荫下的小板凳上,农民一边坐着吃西瓜,一边拿着遥控器操控无人拖拉机耕田。除了无人拖拉机,还有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无人施肥机、撒农药、浇水……各种无人“黑科技”,在他看来“跟小孩子的遥控汽车差不多”。王军伟承包了1100亩田地,用人工插秧,一个人插完这么多田地需要550天,而一台无人插秧机只需27天就能完工。农业有了高科技,农民种田省时又省力,粮食增产又增收。

从会种粮到“慧”种粮,现在的“种粮能手”尽显“科技范儿”。在农民朱建良家的田地里,一个“新朋友”来回奔忙着,“走线直、插秧准,还不用握着方向盘,有了这台智能插秧机,种田省了不少力气。”在江西吉安市泰和县苏溪镇,农民们使用植保无人机在农田里施肥、打药,既省时又省力。目前,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已成为这里种田的新潮流。在湖南长沙,农民任亮觉得买回来的植保机功能太少,于是便动手对其进行20余项升级,改造后的新机器造型犹如“变形金刚”,1天能耕8亩地,还能干播种、覆膜、施肥、打桩等10多种农活。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农民不仅会用新型农业技术,还能因地制宜升级改造农业科技产品。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数以百万计的“新农人”进村入寨,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截至“十三五”时期末,“新农人”的重要代表——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与父辈相比,“新农人”拥有更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懂得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处理,善于运用电商与冷链物流,懂得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取暖、合力创业,解决了农村产业规模小、力量弱、资金少等问题,赋予传统农业全新的活力。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技术模式也应量体裁衣。以科技赋能农业,就一定能让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助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

乡村艺术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前不久,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的农贸市场,一部讲述闽宁协作、扶贫攻坚的话剧在一辆大篷车的移动舞台上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通过送戏下乡等活动,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在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有一支活跃的村民乐团——马庄乐团。几十年来,他们忙时务农、闲时从艺,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用文艺滋润心灵,不仅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也激发了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建设农家书屋到开展文艺演出,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社会好风尚。

“村 ”聚人气、扬正气

一场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戏称为“村BA”。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村BA”举办地——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的最重要的节日——吃新节。作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节是为预祝粮食丰收而举行的民间传统节日,村民们往往通过举办斗鸟、斗牛等活动来欢度节日,篮球赛是其中最热闹的一项。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蜂拥而至,一些观众甚至是开着车远道而来。如此风起云涌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8月2日的决赛更是万人空巷,现场座无虚席,媒体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一亿。在“村BA”现场,四面看台完全被热情的观众填满,欢呼声与加油声持续不断。当地乡民自己组织、自愿报名、自发聚集,从竞赛组织到气氛组织,赛事做得有模有样。一种自主参与、自我服务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在当地正在形成。可以说,“村BA”调动了乡村体育能人的积极性,让乡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乡村振兴,体育运动不能缺位。开展乡村体育运动是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改善群众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乡村凝聚力的重要抓手。相对而言,篮球运动是在乡村群众中基础好、参与人数多的赛事活动。因此,充分调动乡村体育能人的积极性来举办的“村BA”,在接地气中聚人气、扬正气,让广大村民真切感受到了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享受到了快乐运动、健康向上的美好幸福生活。

农村是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农耕文化传承的故园、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审视农村的功能和价值。于中国人而言,乡村是精神深处的故乡。田野的一草一木固然动人,但更令人难忘怀的是故土故人。“新农人”要切实守护好农村的“绿水青山”,积极挖掘和传承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坚守乡村“土”味,助力农村文脉的传承和延续。

上一篇: 破心中贼,掸思想尘
下一篇: 希望之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