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作者: 沈从文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
和尚笑了:“两个青年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
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众生在劫,阿弥陀佛。”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傅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
“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呢?我只听人说到过吴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师傅看不出么?”那哥哥说着且笑。
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的说:“很可笑的事,为师傅听到。”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只听,在年轻时也做这样的事。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还早得很。”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青年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青年人非常满意。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青年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雾。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就到了船边。
“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
“远天好像有风。”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得更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我怕有雨。”
“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星子。弟弟说:“幸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那做弟弟的,看了一会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醒着。
过一会,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船撑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皆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出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乎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
(节选自《渔》,有删改)
【训练】
1.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