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和船

作者: 秦牧

海洋,多么的无边无际,辽阔深邃!这是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发源地。这是地球上最巨型的动物的藏身之所。陆地上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洋完全可以把它淹没。地球上有四分之三的区域都是海洋。你凝视着海洋,有时真和望着星空一样,会涌起一种思索时间和空间的微妙、深远的感情。

当我们半裸着身体,在银白色的海滩上嬉戏,悠闲地拣拾着那些钟螺、蜘蛛螺、扇贝、冬菇贝的残骸;或者,掘开白色的沙蟹的洞穴,和那些被渔人形容为“沙马”的疾爬如飞的竖着眼睛的小家伙赛跑;或者,静静地躺下来,听着惊涛拍岸的那种雷吼般的声音,看着蓝天上朵朵轻轻飘浮的绢花似的白云,可以说都是很有情趣的事。但是,超越于这一切的,却是在血红的太阳刚刚冒出海面的时候,看渔船扬帆出海。或者,夕阳快要西坠的时候,渔船回来了。吹天狗螺的声音低沉地播送着,彪形大汉们挑着一箩箩的渔获,吆喝着涉水登岸来了。这一类场景都使人感到一种生气勃勃的、奋斗和劳动的欢乐。

船是平常不过的东西,然而也可以说是十分奇妙的东西。一个海滩,只要有船,就不会令人感到寂寞了。好些海滩,原本是异常荒凉的。我到过一些孤悬海上的小岛,那岩岸的景象,甚至可以说有些骇人:长满了牡蛎和藤壶的巨礁,像太古时代的怪兽一样,蹲伏着、匍匐着。礁石上面,好似披着深褐色的毛毯一般,长满了各种绿绒状的、菌蕈状的海藻。海螺背着坚硬的壳,在石头上蠕动,或者,就像一枚枚螺丝钉楔死在木头里一样,牢固地紧贴着岩礁。海上呢,五颜六色的水母盲目地漂浮着,仿佛是全无生命的东西一样。远处的浪潮镶着银白色的花边,不断地向海岸冲击而来,越近岸边,气势越猛,终于撞击在岩石上,激起了飞溅的水柱和浪花,发出天崩地裂、鼓震雷鸣一样的巨响,这种偏僻小岛的岩岸,和那些辽阔的、游泳者云集的细沙海滩的景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它寂寞,荒凉,原始,粗犷。在这种地方,人有时会忘我地发生这样的遐想:说不定在那块岩石后面,会突然出现一个拿着粗石器、前额倾斜、口吻突出、目光迷惘、说话咿咿呀呀的原始人来。因为今天我们在这些最偏僻的角落里看到的景象,和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我们的远祖所看到的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怎样荒凉的海滩,只要有一条船出现了,情形就突然改观,这海滩再也不是那么寂寞了。通过这一条船,它可以和其他陆地、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有时,乘着轮船渡过重洋,到了海水蓝得像墨,海豚像顽皮的小孩一样毫不客气地逐着轮船嬉戏的大洋中间。这时候,天苍苍,海茫茫,波涛汹涌,水天相接,偌大的轮船,竟像一件儿童玩具般在一大锅沸水里面簸荡。四围看不到一点陆地的暗影,也看不到一只飞鸟。突然,远远的水平线上一艘轮船驶来了,起初只是一颗黑点,越来越近,船的轮廓分明了,如果那不是一艘被怀着恶意者所操纵的船的话,两只轮船就会互相拉响汽笛致意了。这时,你也会像在荒凉的海滩上看到船一样,感到热闹,感到新鲜,感到亲切的友谊。在一刹那间,对于人类文明的这种产物——船,突然涌起异常强烈的感情了。

船,像一根小小的钥匙却能够打开大锁似的,它打开了海洋的门户。

船,像闪电划破了黑夜的长空一样,它划破了海洋的胸膛。

船,记录了人类的勇敢、智慧、毅力和许许多多艰苦的斗争。

每当我看到我们的船舶,迎着晨曦,趁着浪潮出海的时候,总是要涌起一种亲切向往的感情。登上人民的炮舰,抚摸着发亮的大炮;或者坐着鱼雷艇,像草原跑马一样,在海上疾驰,听任浪花迎面喷溅的那种豪迈、幸福的滋味。我有时定一定神,整理着思路,想起上面提到的那一切,终于渐渐发觉,看大船和潮水搏斗、徐徐出海时产生的奇特的感情,原来是许多因素汇合而成的。它们包含着:对于人类文明积累的赞美,对于沉痛的历史往事的凭吊,对于翻身屹立起来的人民劳动创造的讴歌,对于勇敢、智慧和毅力的倾慕……,是的,正是这一切,形成了那么一种“欲辨已忘言”的微妙的思想情感。而且,一艘艘的船又是多么使人想起一个个的人呵!没有龙骨,船就拼不起来了;没有腰骨,人就站不起来了。出海久了的船要用火来燂,正像在生活中沾染污垢的人们必须好好洗涤一样。装备越好的船,就越经得起风浪,正像为先进思想所教养越深的人,也就越能够乘风破浪前进一般。

1961年

(节选自《潮汐和海》)

提炼

秦牧把渊博的知识、盎然的情趣与深邃的感受紧紧交融起来,写出的不是纯粹的孤立的“自然物”,而是渗透了作者的情感,闪耀着想象的光辉。文中意象密集而含蓄蕴藉,形态纷呈而精神一贯,能够给读者以富丽与单纯相统一的美感。这得益于如下几点:

1.情感思想蕴于细节中

一篇散文的联想很广、例子很多,如果全用工笔细描,势必浓得化不开;如果一概从简从略,又会缺少亮点,吸引不了读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文中穿插一些生动的细节。这篇文章就贵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一笔带过了渔人,却出现了一个形神毕肖的“原始人”:“拿着粗石器、前额倾斜、口吻突出、目光迷惘、说话咿咿呀呀。”至于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更是俯拾即是。

2.情感思想蕴于议论中

在大量描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文章的转折、归结之处穿插精辟的议论。例如这篇散文就有“一个海滩,只要有船,就不会令人感到寂寞了”“装备越好的船,就越经得起风浪”等议论。值得指出的是,所有这些议论,作者都是点到即止,不作过多的发挥,这显然是为了给读者留下“再思考”“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成为那棵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