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迎春

作者: 乔忠延

闹社火,是临汾不变的风俗。

如果说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大团圆,那闹社火就是全村人欢聚的大团圆。大年初一,放过亮响响的鞭炮,吃过香喷喷的煮饺,穿新戴洁的后生,穿红挂绿的姑娘,还有天真可爱的孩童,都欢聚到村中的广场上。团拜一过,社火即闹腾开来。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

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是在跑鼓车。两架鼓车,两拨后生,在跑道的左右分别就位。每架车上竖一面大鼓,一个壮汉手持鼓槌牢牢站定。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驾鼓车如离弦之箭,窜出好远。车上鼓手猛擂,车下后生猛跑,争先恐后,只为拔得头筹。跑得浑身冒汗仍在猛跑,跑得头冒热气仍在猛跑。鼓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

突然静了下来,静得鸦雀无声,这一准是开始登“天塔”了!“天塔”是用板凳当场搭建的高台。板凳左一条右一条,横一层竖一层,层层摞高、摞高,搭建者已站在高空飘摇了,板凳还在摞高。仔细看,不是人在飘摇,而是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正愁搭建者如何下来,忽然如风摆杨柳,人已顺着“塔”边滑落在地。不待喝彩声响起,四只色彩亮丽的“雄狮”早蹦跳出人群,沿着“天塔”的四角同时上攀。攀一层,勾腿侧身,面朝天空摇头晃脑,似乎在抒发凌云之志;再攀一层,背负蓝天,朝下观看,犹如展翅大鹏俯瞰人间。不觉间,四只“雄狮”已蹦跳上“天塔”的顶端。看看那高耸云天的架势,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表演者艺高人胆大,观赏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

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

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更让人期盼。夜里的欢腾要让人看得见,就必须请出灯笼。用长长的竹竿将灯笼挑到梢尖,高高擎起,温润的光色便映亮周围一片。

灯笼装饰着社火,社火催化着灯笼。看吧,高擎灯笼的人满脸喜气,观赏表演的人喜气满脸,红红火火,何等壮观!

临汾的父老乡亲把灯笼叫作“高照”。高照,高高照亮了闹社火的场景,高高照亮了烟火人间。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你看那高擎至“天塔”上的九个灯笼,簇拥一团,散发着温润的红光。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绽开的春花。春花簇拥,春花斑斓,交织出一幅心花怒放的秀丽画卷。

好一个烂漫的临汾的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思考练习

1.开头写道:“闹社火,是临汾不变的风俗。”请结合下文,说说句中“闹社火”的含义。

答: ——————————————————————————————————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三段的画线句。

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驾鼓车如离弦之箭,窜出好远。

答:——————————————————————

上一篇: 传统文化
下一篇: 舞动的醒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