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未必常乐

作者: 李瑞熙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知足常乐”这一说法,然而,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知足未必能带来长久的快乐。相反,适度的不满足往往是推动我们前进、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源泉。

知足常乐,强调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我们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过高的目标,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这种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有其合理性,比如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往往容易满足于基本的温饱与安宁,从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过度的知足往往会导致我们失去进取心,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生活。这样一来,我们不仅无法享受到追求卓越带来的成就感,还可能因为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被时代淘汰。

事实上,适度的追求与不满足才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当对现状感到不满时,我们会努力寻找改变的方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追求目标的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每一次的突破和进步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当然,我们也不能陷入盲目追求的误区。过度的追求往往会导致我们忽视身边的美好,失去生活的平衡。因此,在追求更高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适度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珍惜眼前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与满足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真正的快乐。

综上所述,知足未必常乐。适度的追求与不满足才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源泉。我们应该在知足的基础上,保持一颗永不满足的心,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享受追求过程中的快乐与满足,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点评

习作开篇抛出观点,结合事例论证展开论述,既有对知足常乐的肯定,也有对知足未必常乐的思考,在由浅入深地论述过程中结合时代和个人,论证合理,论据充分,富有说服力。段落间过渡自然,关联词运用恰切,整篇作文议论成熟,层次分明,结构严密。

【作者系江西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学学生,指导老师:辛龙】

上一篇: 与你为邻
下一篇: 流年里最美的大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