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形象,精彩传神
作者: 董鹏芳
说明文,作为一类旨在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的文体,往往给人以严谨、理性的印象。然而,优秀的说明文并不只拘泥于枯燥的数据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事理或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轻松理解并掌握知识。下面,我们将结合例文,深入探讨说明文生动形象、精彩传神的语言。
一、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增强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可以将描述对象赋予人的特性或情感,使其更加鲜活、有趣;通过排比和夸张手法,作者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更加有气势。如《看云识天气》,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将卷云比作羽毛和绫纱,既形象又贴切,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卷云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再如《蝉》,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刚孵化的幼虫比作小鱼,形象地描绘了幼虫的外形特征,如“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还通过拟人的手法,为蝉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如“在空中腾跃,翻转……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样的描述使蝉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蝉脱壳的过程如在眼前。
二、注重观察与感知
在撰写说明文时,作者还需要注重观察与感知,深入了解描述对象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发现描述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从而撰写出更加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如《大雁归来》,作者对大雁的观察极其细致,例如详细描述了大雁飞行时的状态,“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以及它们归来后的活动,“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还通过对比和联想等手法,深化了对大雁的感知,例如将大雁的鸣叫声与沙锥鸟、猫头鹰、美洲半蹼鹬等鸟类的声音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鸣叫的独特之处;又将大雁归来后的场景与白头翁花盛开的景象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离愁别绪的氛围。
三、注重知识与想象的融合
在撰写说明文时,作者也需要注重知识与想象的融合。通过想象,可以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出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描写场景;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积累,从而准确、全面地介绍描述对象的特点和规律。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便运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表述得生动有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想象出恐龙在地球上的生活场景,以及科学家如何通过科学推理揭示出恐龙灭绝的原因。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再如《时间的脚印》,“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岩石就像书中的文字,被大自然年复一年地翻阅着。”这句话将岩石比作文字,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大自然这位“读者”在翻阅“岩石之书”的场景,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
综上所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与精彩传神,离不开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观察与感知以及知识与想象的融合。在撰写说明文时,不仅要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说明文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