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力量,绽放光彩
作者: 张贺然
作文评说
古人云:“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又云:“圣贤之学,非造次之成,须在积累。”这两句话启示我们,只要积累力量,方能绽放光彩。
麦子只有根扎得足够深厚,到了春天才能猛蹿猛长;而扎根半尺的麦子,虽然身形好,但中间长出来的麦穗却是瘪的、空的,到了春天更是没有向上生长的劲儿。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积累力量,成为翻译泰斗。
许渊冲,1921年出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一生都专注于翻译事业。他除了进行外文名著的翻译工作,更多的则是将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诗词翻译成法文、英文等多国语言,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亚洲翻译家。他将中国的《论语》《诗经》等著作翻译成英文、法文,搭建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央视主持人董卿曾这样评价他: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也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杜丽娘。许渊冲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文学宝藏。
积累力量,完成文学巨著。
莫泊桑,法国著名作家,曾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归功于他不断地积累。他师从大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曾让他去观察杂货铺商人和看门人,抓住他们的特点,尽可能详细具体地描绘他们的外貌、神态、衣着等细节。甚至,福楼拜还要求他站在车站广场上看一匹马与周围的五十匹马有什么不同。而这只是细节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福楼拜要他每天坚持。于是,莫泊桑每天记录自家门口马车路过的情况,还有这一天所见到有趣、感人的事,并将他们运用到写作中,使他的作品内容丰富而生动。莫泊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皆是因长期坚持积累、记录琐碎日常,最终成为文坛巨擘。由此可见,成功在于积累。
积累力量,孜孜不倦创作。
李贺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世称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大唐三李”。据说,李贺身形瘦弱,却是一个“神童”,七岁时便能作诗。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也并没有一直顶着“神童”头衔而沾沾自喜,不再用功,而是孜孜不倦地潜心创作。李贺几乎是随时随地都在作诗,只要灵感一来就不会放过。据说他常常骑着一匹瘦马,身边跟着一个书童,随身携带着一个书袋。每当有灵感,便立即掏出笔墨记录下来,然后装到书袋里,等回家后再慢慢整理。李贺的母亲见他日日如此作诗,身形消瘦,很是担忧,曾痛心地说:“你是要把心吐出来才肯罢休吗?”这也是成语“呕心沥血”的来历。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是却一直在积累,创作出了许多波谲云诡、想象力丰富的不朽诗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级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只有积蓄足够的力量,方能行于远方,绽放出生命最美的光彩!
【吉林舒兰市第六中学校,指导老师:刘玉芳】
作者自评
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那种才长半尺就要抽穗的麦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麦穗肯定不饱满,甚至是瘪的。根须扎得越深越久,日后才能猛蹿猛长。第一、二段借麦子扎根进行论述,进而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分别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论证,再次明确中心,结尾扣题生发议论,升华作文中心;内容丰富,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
教师总评
小作者对于“积累”“沉淀”有所感悟,并提炼出“只有积累力量,方能绽放光彩”的论点,继而从“积累力量,成为翻译泰斗”“积累力量,完成文学巨著”“积累力量,孜孜不倦创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并加以阐述,层次清晰,语势铿锵。句末与首段的论点相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