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

作者: 姜艳红

文题速递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一、研读习作提示,确定主题,明确写作要求。

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

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二、回顾文本,模仿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

1.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往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这两个方面,篇章结构清晰,并无杂乱之感。写人物时,我们也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选择材料进行刻画。

2.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比如刘成章《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了化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准备完成习作。

1.仿写,首先要对模仿的对象进行细心的揣摩,发现优秀的作品在写作上可供我们学习借鉴之处。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除了要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获得情感体验之外,还要想想:这部作品有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写法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2.仿写,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文中学到哪些精彩的语段,马上就“依葫芦画瓢”练一练,或学习写一组排比句,或写一系列的动作,再到写一个场景、一个细节,这就是模仿的初级阶段。能学习优秀作品的选材、组织、构思、立意,这是模仿的中级阶段。等到我们“迷”上了哪位作家,行文风格不自觉地受其影响,自己的文章无意间也有了那个“味儿”,这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

习作展示

身 影

◎白荣荣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然而,在我心里被精雕细琢的那个背影却是永恒的。

“咳——咳——什么味儿啊?奶奶,你又干啥呢?呛死我了!”我捂着鼻子和嘴巴,艰难地憋出几句话。“饭马上就做好了啊,等一会儿就不呛了!”奶奶一边咳嗽一边回答。看着从厨房飘来的那股灰烟,我气冲冲地冲了进去。奶奶背对着我,双手有条不紊地摆弄着,原来她正在做我爱喝的骨头汤。我怔怔地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奶奶用火钳夹出一块还在熊熊燃烧的木柴,用水浇,再用脚踩灭,然后又重新塞进几块粗一点的木头。灶膛里不像先前那样热闹了,火焰的气势也不及原先嚣张,不温不火地照亮了一小片地方。

我静静地蹲坐在灶台旁,百无聊赖地消磨着时光,不声不响地捂着鼻子,生怕那股灰烟再钻进我的鼻孔。恍惚间,我看见了奶奶手上的老茧。一个温文尔雅的女人,手上为何会有这么多的老茧呢?我心里不由得感叹。奶奶看见我在一旁蹲着,赶紧又弄了弄还冒着余烟的柴火,不好意思地说:“柴火放多了。”想到奶奶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为我们这个家默默付出,我突然明白了……

“奶奶,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啊?好香啊!”“等会儿你就知道咯!”我探着小脑袋,依偎在奶奶的肩头,周围仍是灰烟滚滚,但我却瞬间爱上了这股烟火味。这烟从大门冲出去,消散在空气中,奶奶伛偻着身子在灶台前忙碌着,这一切都令我感到踏实又温暖。在人间烟火中,有多少和奶奶一样的身影每天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为家人做着美食,不断翻新着花样。

“开锅咯!”锅盖被撕开一角,我不顾灰烟在脸上游荡,凑近去闻,香气充盈着我的整个世界。我在奶奶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奶奶嗔怪地说:“淘气丫头!”说话间,一碗热腾腾的骨头汤已经送到了我的手上。

在舒展而丰盈的时间里,爱就这样在煎炒烹炸中越熬越浓,每一个家庭都能寻找到这样的身影。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第二中学】

●点评

小作者选取了奶奶为“我”熬骨头汤的这件小事,抓住“烟火中的身影”这一特定形象,从抱怨到理解,从不在意到感动,展现了人间最珍贵的情感。习作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开篇引用歌词,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奶奶将“烈火”与“文火”交换的情节,简直就是情景再现,展现了小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字功底。

重拾父爱

◎刘潼一霖

太阳火辣辣的,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自上次“考砸”之后,我的脾气变得特别容易暴躁,听到楼下小孩打闹的声音,我会把满是红叉的卷子揉成团;看着他们在楼下肆意奔跑的身影,我会狠狠将手中的纸团砸向窗子……

父亲听到声响推开门,看到我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脸上满是泪水。他停住了脚步,欲言又止。一瞬间,房间里安静得出奇。父亲又悄悄退了出去。我平复好情绪,走出房间。父亲低着头对我说:“赶紧穿好衣服,我带你去干活!”他总是这么说,无非是想让我去对比学习和干活哪个更辛苦。我使劲地摇头,大喊道:“我不去!你根本就不理解我,我学习到半夜的时候,你知道吗?”他还想要争辩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之前,我一直都不知道他平时的工作有多累,直到有一次,我无意间在楼下听到与父亲一同干活的工友们闲聊,才知道父亲每天都要搬比自己还重的钢材,被电焊打得脸上的皮褪了一层又一层,一天下来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那天,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刺眼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进来,照亮了我的眼睛。晚上,我特意等到父亲回来,对他说:“我明天和你一起去。”他疲惫的脸上飘过一抹不可置信的神情。“你不是不愿意去吗?咋还回心转意了?”他的语气里掺杂着一丝戏谑。“明天早上别忘了叫我。”我斩钉截铁地说。

清晨的空气是凉爽的,路边的树叶沙沙地唱着歌。我和父亲带上工具,坐上车,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场子。父亲顾不上多管我,简单地给我安排了一个捡塑料袋的“工作”就去忙了。当我看到泥土里混着零碎的垃圾袋,顾不得吃惊,开始捡了起来,一个,两个,三个……我只记得我一共捡了三大麻袋。不知过了多久,太阳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厂房的东面升起,犹如一块被烧红的烙铁。我的脸被晒得发红,手指甲也黑黑的,裹着厚厚的泥土,腰也累得直不起来了。但在给父亲送工具的时候,我看到父亲脸上大颗大颗的汗珠和手套上的一个个小窟窿,我想,我的“工作”可能是这里最简单的。无法想象,父亲每天是怎样忍受这种苦的。想到这里,我又干劲十足,希望能为父亲多分担一点。

下班了,父亲开车载我回家。我假装在看风景,但心里早已五味杂陈。车快速地行驶着,我们都没有说话。在泛黄的夕阳下,我看到父亲仿佛又苍老了许多。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让父亲慢一点变老,慢一点……”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第二中学】

●点评

在小作者的笔下,父亲少言寡语,教育孩子的方式与众不同,让“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父爱。本以为父亲不理解自己,但在一次体验中,“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不易,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本文语言平实,却处处充满真情,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和一个父亲深沉的爱。

上一篇: 人物形象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