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形象 精彩传神
作者: 管永霞一潭死水,给你怎样的感觉?沉闷?枯燥?乏味?或许兼而有之吧。然而设想一下,一池春水,风儿乍起,荡起层层涟漪,整幅画面是不是顿时有了生机,有了灵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那么,怎样才能使说明文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有趣呢?
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丰富文章语言。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但并不是说在说明文中只能用说明这一种表达方式。事实上,在一篇说明文里,常常会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丰富文章的语言。
如《大自然的语言》,文中第一、二段描述了大自然的各种物候现象,语言生动形象,极富画面感,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和描写,如大地“苏醒过来”,燕子“翩然归来”,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有形、有色、有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作者运用的优美词语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优美的词语又构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如《大雁归来》,文中描写性的文字比比皆是,且带有抒情意味:“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在这些形象生动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有灵性,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二、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事理说明白。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我们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
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被压扁的沙子》,文中通过举例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从而证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从而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与此同时,在所举事例当中,科学家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与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的重量进行比较,说明了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事例的最后,作者还告诉人们,“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再如《时间的脚印》,文中第19段“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这里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读者了解了岩石形成的大致时间、厚度及其最初生成时的状态;文中第28段“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这里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诠释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加理解“化石是历史的证人”,也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是大自然中“时间的脚印”。
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成语和句式,使语言清新活泼。
如《大雁归来》就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文中,作者使用了大量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大雁意志坚定、团结友爱、联合观念的赞美。
又如《大自然的语言》,文中第1段,作者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七字句,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状态,为我们呈现出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一词用得形象、优雅;“北燕归来”“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用得简练、生动,极富表现力。段尾,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四季更替的状态,语言简洁清新。
综上所述,说明文中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说明性和文学性,使读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美感体验,受到美的陶冶,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增知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