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

东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景色巍峨雄奇,幽奥俊秀,有石坞松涛、云海玉盘等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

●片段欣赏

一路上从山脚往上爬,细看山景,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却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在画卷中最先露出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筑岱宗坊,慢慢地便现出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

画卷继续展开,绿荫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来到对松山。两面奇峰对峙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都有上千岁了,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来到这儿,你不妨权当一次画里的写意人物,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

上得山来,又在“孔子登临处”立过脚,在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下喝过茶,还看过汉枚乘称道的“泰山穿溜石”。将要看见的唐代在大观峰峭壁上刻的《纪泰山铭》自然是珍品,宋元明清历代的遗迹更像奇花异草一样,到处点缀着这座名山。一恍惚,我觉得历史的影子仿佛从我眼前飘忽而过。

从朝阳洞再往上爬,山路越来越险,只觉得像在登天。历来人们也确实把爬泰山看作登天。爬上南天门,走上天街,黄昏早已落到天街上,处处飘散着不知名的花草香味。风一吹,朵朵白云从我身边飘浮过去,眼前的景物渐渐都躲到夜色里去。

(作者杨朔,节选自《泰山极顶》)

西岳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接秦岭山脉,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

●片段欣赏

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

南岳衡山

衡山,又名寿岳、南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片段欣赏

我们到衡山的时候,恰是进香的季节的开头。上山所走的是新修的“之”形大道,林木少见得很,连水声也差不多听不见。在两人扛着的竹制轿子上颠簸了两个钟头,才到了山顶的上封寺,天已黑了,我准备重尝夜宿山寺的滋味。

在衡山只有寺观可以下榻,比牯岭似乎多了一点诗意。吃过晚饭之后,已快到九点钟了,和尚们的晚课早已做过,我们在大殿里绕了一下,在点着豆一般的灯光的佛龛前,尚有一两个和尚在跪着。我们还不想睡,便披起一件御寒的衣服步出山门踏月去。才缺不久的下弦月已悬在树丫间了,天净无云,空气似乎薄了一点,银河、北斗及其他的星辰都显得格外的光辉明朗。四望不见有山,我感到我们确是在南岳的最高处了。

不知怎样,同伴中忽然有人唱起来,我们都傻气大发,高声和着,一路沿着到祝融峰的路走,一路哼。月亮渐渐高了,铺着沙石的小路渐渐白亮了,晚风渐渐紧了,虫声渐渐低沉了,但我们却渐唱渐高兴,直至寒气已深。

(作者刘燧元,节选自《“朝山”归来》)

北岳恒山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玄岳等,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恒山自明代被列为北岳。

●片段欣赏

我们来到山下,仰首一望,只见一个建筑群红绿相映,像是一幅彩画贴在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寺按山的走势,院门南向,四十间大小殿宇台阁,紧贴岩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进得寺门,穿过小院便登楼。楼梯既陡且窄,仅容一人。我们紧跟向导,手扶冰冷的岩石,忽上忽下,忽而又折回,像在石回路转的山洞中慢慢探行。大家攀梯绕廊,在半空中迂回,兴致盎然。先看三官殿,这是道教的天地。几座泥塑像都是乌眉黑须,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感。继而是三圣殿,这里则是佛家的世界。看那佛像,丰臂润面,端坐莲席,目光微启,大概雷鸣电闪也不能惊动他的一丝禅心。最后是三教殿。这里集中国封建文化之大成。我聚精会神地欣赏着,一回头,见外面白云缭绕,那雾气已乘人不备,潜入殿门,托住众神。好一个仙境神界嘛!

我们一个殿一个殿地看完后,已走到尽头。游人到此,缘壁而行,如履薄冰,提心吊胆。如果大着胆子向下望,但见流云飞鸟,真是身悬半空了。我们退回身来,贴着石壁向上看,这才发现在山下看来像刀切一样的石壁,原来微呈弧形,整座寺就躲在这个弧凹里。

(作者梁衡,节选自《恒山悬空寺》)

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起洛阳龙门东侧,向东逐渐转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新密以北。嵩山山系自西向东依次有万安山、安坡山、马鞍山、五佛山、挡阳山、玉寨山、嵩山主峰(峻极峰)、五指岭和尖山等。

●片段欣赏

夜幕拉开,星月迷蒙,嵩山巨大的暗影投注下来,将所有的神秘罩在崇敬之中。灯光沉灭的一刹,一股巨大的压迫力在空气中凝结。钟声,金色的声响一环环催打着这种沉静。而后是长久的无声。所有的声息仿佛凝固,时光不再走过。木鱼的声音次第响起,如一条条鱼,蹦出夜的水面。声音由大而小,再由小而大。那发声的木头震响了整个山谷,不知道最初把一截木头做成木鱼的人是何动机,是为了让烦躁沉入这木头之中吗?是想让心绪在这种击打中碎裂吗?木鱼声声,洞穿了岁月;木鱼声声,在心壁上折射而去,所有的一切只剩了这木的声音。

水从山间流来,柔软与坚硬构成了一种和谐。石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水可滴而穿石,万事万物相携相生。水潺潺,水盈盈,水涣涣,水荡荡,水的各种各样的声响,揉成一曲古老嵩山的优美曲调,积极向上的音声,痛快淋漓的表达,绝非落花流水春去的哀唱。水拥着花,花携着水,一山的烂漫,都在了水中。

(作者王剑冰,节选自《嵩岳绝响》)

上一篇: 星河流淌的黑夜
下一篇: 冬天的温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