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沙:凌波仙子的惊鸿一瞥
作者: 郑宪章长江,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雪峰发源,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在奔向蔚蓝色的大海前孕育了她最后一个小女儿——青草沙。
历史走到了21世纪,经过专家们多年勘探论证,2006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在青草沙水域建设上海新的水源地。
因为水源地里有个叫青草沙的小岛,这片66平方公里的水域,近10个杭州西湖大小的淡水库被命名为“青草沙水源地”。
水,是青草沙的魂,也是她的魅力所在。
站在标高8.0米,总长48公里的青草沙水库大堤上,长江与水库泾渭分明:大堤外,“不尽长江滚滚来”,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烟波浩渺。长江奔向大海的步履是那样坚定,又是那样匆匆。她波涛汹涌地穿过崇明岛、长兴岛和青草沙,义无反顾地朝着大海奔腾而去。大堤内,水平如镜,波澜不惊。青草沙就像一位羞涩的少女,娴静、温顺、含情脉脉。一阵轻风吹皱水面,微波泛光,芦影婆娑,惊鹭无声。
一堤之隔,一动一静,豪放与婉约共存,壮阔与清丽同在。
留意水的颜色,你会发现风尘仆仆的长江,挟泥带沙奔流了6300多公里后,她的水是褐黄色的,而青草沙的水则是清澈中见碧绿。青草沙的绿,绿得令人陶醉,心驰神往。她,绿得很有质感,就像一匹碧绿柔滑的绸缎,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想抚摸她的欲望;她,绿得很有灵性,阳光下,粼粼波光、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如梦如幻,让人遐想无限:会不会有一位凌波仙子,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从水中款款走出来呢?
芦苇是青草沙四季变幻的衣裳。在那水网交错的湿地里,大片茂密的芦苇遮天蔽日,一望无际。
春夏的芦苇是绿油油的,与水融为一体,青草沙被绿染得像泼墨水彩;秋冬的芦苇,又给青草沙抹上了油画般的浓墨重彩。每当夕阳西沉,金色的阳光透过飘逸的芦花,闪烁着耀眼的光,刹那间,天地一片金黄。此刻,没有大都市的纷纷扰扰和嘈杂喧嚣,没有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和尔虞我诈,这里宁静得只听得到风的呢喃和芦花的窃窃私语。
因为有水,有芦苇,青草沙也便成了鸟类的天堂。这里栖息着白鹭、苍鹰、斑嘴鸭等几十种鸟类。鸟儿给青草沙带来了季节转换的信息、生命的活力,是青草沙无处不在的精灵。
2200多年前,长江逆流而上至中游,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流经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的岷江上,修造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今天,李冰的后人在长江出海口、长江的终点,又修建了一个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青草沙原水工程。
因为长江才有了青草沙,因为有了青草沙才有了青草沙水源地,因为有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才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我们赞美青草沙的同时,更要向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设的功臣们致敬!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青草沙如此美丽!
美哉,青草沙!
(选自《山东画报》,有删改)
●比较练习
1.本文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相比,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答:
2.本文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在描写方式上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