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有梅

作者: 汤世杰

夷陵有梅0

小寒节气前一天,我想去看看江边那片腊梅——在我心里,那该是欧阳修先生看过的夷陵梅。顺着滨江步道往上游走,左边是长江,右边是一片梅园。梅花的好就好在这里,天气这般凛寒,它有的也只是些细碎花朵,从不大红大绿地惑人,有心者须走到近处,去细细地看。那些将开未开的小花苞,拳拳地咕嘟着,紫褐色的胞衣尚未脱尽,胀开的花苞却已咧开,露出几丝酽红的花蕊。它们柔媚得盈润欲滴,晶莹如剔透蜜蜡,让人轻易不敢去碰,只能看;且任你怎么挑剔,它也经得住你远近正反翻来覆去地看。

那天,我就那样看着梅,看得惊喜、贪婪,用个雅词,就该叫“赏梅”了。

以夷陵(今宜昌)为核心的三峡一带,土壤、气候皆适宜腊梅生长,早被植物学界认定为世界腊梅原产地。一片有阔大江天作背景的梅,是幸运的;一道有梅陪伴的流水,也同样幸运。上苍作画尽皆天成——背景阔大,江天隐约,浓浓晨雾中,一切都成虚幻,只有一树腊梅泠泠香。如果硬要我佩服点什么,我当选梅,就一枝,几小朵,可诗可画,可让人愣愣地看上半晌,那缕幽香,还会让人没齿难忘……

这座有2500年历史的小城,仅城区从上往下随便一数,就有欧阳修公园,有祭祀江天水神的镇江阁,有三闾大夫屈原纪念铜像,有抗战时期宜昌大撤退纪念碑,还有三国吴蜀大战留下的猇亭古战场——桩桩有史可查。我的住处,出门几步就是长江,这年年月月奔流不息的大江,船有船的航道,人有人的码头,只有船和人互为看客,而那几百株腊梅,也静静地看着大江,看着看大江上的人。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千年前,被贬到小城夷陵做过一年多县令的欧阳修,见过那些梅吗?官场落魄横遭贬谪的欧阳修,也曾视夷陵为畏途:“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望州坡》),“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戏答元珍》),足见当时心境。但欧阳修毕竟是欧阳修,“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透露的已是另一番思量,及对自己的勉励与告诫。大自然最能疗伤。我甚至相信,在夷陵,某个冬日,欧阳修独自面对过一条大江,漫天浓雾,满树梅花;凝神间,也势必想到了很多,思索至深。“群花四时媚者众,何独此树令人攀?”哦,腊梅奉献出那些细碎花朵,虽只是它生命的必须,但你去看它,倒既是对那生命的造访,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反躬自省。谪居夷陵一年零六个月,欧阳修除为小城夷陵带来革故鼎新的改变,还留下了五十多篇诗文,日后人虽远离,仍不时提及在夷陵的日子,不时吟咏梅花。诗中那样的自信,正是他在孤寂与沉思中催开的腊梅一般幽香如缕的诗魂。

千年过去,梅花依然。如此说来,梅花的好,不独是姿态的美,花色的雅,香气的幽,更是欧阳修悟到过的、我正在领略的那种好。

江边梅园的腊梅还在开,那偌大一片梅园,竟以为是我向往的。待青山再添一分绿,流水更多一分蓝,春天就扑到眼前了吧?那时或可说,我眼中大江边的春夏秋冬,胜过你见过、爱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

(选自《文汇报》2021年3月7日,有删改)

●思考练习

1.说说文章第1段画线句的妙处。

答:

2.阅读文章第5段,简要概括欧阳修被贬夷陵后心境的变化。

答:

3.请简要谈谈夷陵的梅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

上一篇: 旅途
下一篇: 地泉之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