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参考答案

第2版

《长江源之秋》

1.本丈作者从青海格尔木启程,翻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跨过楚玛尔河,来到长江源头的一个高原湖泊——雀莫湖,最后抵达姜根迪如冰川,顺利完成了这次长江源考察,也领略了长江源秋天的奇美景色。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其中以写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2.二者都体现出了高原反应的严重。这样写能从侧面反映各拉丹冬的自然环境,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体现了作者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坚持行走、体验、考察,使本文染上了一层壮观的色彩,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

《青草沙:凌波仙子的惊鸿一瞥》

1.本文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了青草沙水源地的发展历程,以及四季不同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草沙的喜爱之情。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则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2.本文大量使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凸显了青草沙的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对各拉丹冬的描写有详有略,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上一篇: 地泉之灵
下一篇: 托物言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