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视角,绘就多彩景物
作者: 林语馨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走进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是不是被那些生动的景物描写所吸引了?它们仿佛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如何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写景作文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通过变换视角,绘就多彩景物的技巧。
一、定点观察,深入挖掘。
定点观察是写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位置,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景物,如远近、高低等。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描绘出景物的整体轮廓,还可以深入挖掘其细节特点。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对紫藤萝进行了定点观察。他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的形态、颜色和香气,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花海中。如,在描写一座山峰时,我们可以站在山脚下,先描绘山峰的巍峨与壮丽;再走到山腰处,观察山峰的层次感和植被分布;最后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山脉的绵延与壮美。通过定点观察,可以让读者如临其境,全方位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二、移步换景,展现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我们所看到的景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定点观察不同,移步换景是指在移动过程中观察并描绘景物。当我们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断地变换观察点时,景物的面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写法有利于展现景物的动态美,使读者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的观察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在营地远眺雪山,看到它的高峻和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看到晶莹的冰峰和辽阔的冰河;身处冰窟中,看到冰体与冰山闪闪发光。随着作者脚步的移动,各拉丹冬的雪山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移步换景不仅能展现景物的多样性,还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描写一条河流时,我们可以从上游开始,描绘河流的源头和清澈的溪水;然后随着河流的流淌,观察两岸的植被和地形变化;最后来到下游,感受河流的宽阔与奔腾。通过移步换景,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变化和多样性。
三、结合感官,丰富描写。
除了通过视觉观察,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感官来描写景物,听觉、嗅觉、触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描绘景物的有力工具。在《壶口瀑布》中,作者不仅通过观察,细致描绘了壶口瀑布的磅礴和壮丽,还写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等,通过触觉和听觉等感官,让读者感受到了壶口瀑布奔流不息的气势。
写作时,我们不能只依赖于视觉,而应该唤醒“五觉”,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让读者不仅看得到,还听得到、闻得到、嗅得到,甚至摸得到。如,在描写一片花海时,我们可以描绘花朵的色彩和形态,同时加入花香四溢、蜜蜂嗡嗡作响等嗅觉和听觉的描写;在描写海滩时,我们可以描绘海浪的起伏和沙滩的柔软,同时加入海风拂面、海浪声声等触觉和视觉的描写。通过感观结合,我们笔下的文字会更加生动、立体。
四、融入情感,升华主题。
写景作文不仅仅是客观地描绘景物,还要融入我们的情感和思考。在《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了丽江流域美丽的风景和纳西族灿烂的文明。通过这滴水的经历,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我们可以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从而升华作文的主题。如,在描写一片荒凉的土地时,我们可以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呼吁;在描写一座古老建筑时,我们可以表达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和敬仰。通过融入情感,我们的作文会更加有深度和内涵。
总之,变换视角是描写景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法。通过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结合感官和融入情感等方式,我们就可以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