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排比和对偶
作者: 黄卿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之外,语言精练也非常重要。初中作文要用短短七八百字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较为高效的写作方法就是恰当地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
一、使用排比、对偶句有何好处
排比如大江东去,浩浩荡荡;对偶如奇峰对插,交相辉映。使用排比、对偶句,从表达内容看,表意丰富,论证严密透彻;从视觉效果看,句式整齐美观,赏心悦目;从朗读感受看,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恰当使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的议论文,可以说是“颜值”与内涵兼备。比如《大道之行也》:“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整体来看,“有所终”“有所用”“有所长”“有所养”句式一致,是一组排比句;拆开来读,“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两两成对。从内容上看,充分展现出“大道”社会的和谐、幸福、美好,激发了读者对理想社会的热切向往;从视觉效果看,句式整齐、和谐、醒目;从朗读效果看,通顺流畅,过耳不忘。
二、怎样构造排比、对偶句
排比句一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的短语或词组组成。排比句内部多用短句而不用长句,是因为短句可使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可以增强论证的气势。比如《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便运用三个短句,从驱赶、饲养、听声三个角度揭露并控诉了食马者的无知,使作者对食马者的满腔怨愤以及对千里马的深切同情奔涌在字里行间,激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与格律诗严格讲究对仗不同,现代文对对偶的要求比较宽松,只要两个句子字数相等、句子结构相似、词性相同即可。如“凡伸手拭云的,多成了入侵蓝天的黑客;凡挥手除草的,多成了破坏园林的蟊贼。”“白手穷经,老而弥坚,人在校园,心济苍生。”
三、排比、对偶句适用于哪些方面
1.表达观点。开头用排比、对偶句提出观点,言简意赅,观点鲜明,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排比)“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对偶)结尾用排比、对偶句简要概括、强调观点,如,“阅读是传承,是发扬,是思考,是希望,更是最美的姿态!”(排比)“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对偶)中间用排比、对偶句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如,“要懂得珍惜;要有悲悯情怀;要有面对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排比)“纯心做人,理智处事;律己要严,待人要宽;群处守嘴,独处守心。”(对偶)
2.阐述道理。用排比句讲道理,分句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如,“干净的语言如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干净的语言如绵绵的春雨,滋润他人心田;干净的语言如黑夜的灯光,让人充满希望;干净的语言如寒冬的暖阳,让人感受到温暖”。也可以是递进关系,如,“偶像应该是一面镜子,见贤而思齐焉;也应该是一种力量,鼓舞后继者奋然前行;更应该是一种方向,寄托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用对偶句讲道理,可以用“正对”(对偶的两部分意思相似或者相同),如,“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也可以用“反对”(对偶的两部分意思相反或者相互对立),如,“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总而言之,恰当使用排比、对偶句可使议论文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但要运用有度,如果从头到尾使用排比、对偶句,就成了矫揉造作的骈体文。因此,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以散句为主,让整句穿插其中,使文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