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比喻论证
作者: 王洒娟
比喻论证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是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间,只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同,才能进行推理、论证。比喻论证可形象地论证观点,使道理浅显易懂,还可增添文学色彩,显示出写作者的才华与素养。
一、运用比喻论证,有以下方法:
1.找准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联想和想象为“本体”和“喻体”搭起一座桥梁。如《虽有嘉肴》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嘉肴和学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作者找到了二者的关联点,通过“嘉肴虽鲜美,不吃不知味”,联想到“道理虽深刻,不学不知道”,二者之间的桥梁便是“实践”。
角度不一样,事物之间的关联点也不一样。比如,我们可以将学习比喻成:
学习——梯子(可攀登更高的殿堂。)
学习——一棵树(扎根越深,越能长得高大、茁壮。)
学习——跑道(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2.有的事物之间看似没有联系,但通过描写和记叙,相似点就会呈现出来。人才与千里马原本没有联系,《马说》中却讲述了千里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的遭遇,与贤能之人得不到重用的状况产生了联系;千里马受到这样的遭遇必然有“骈死于曹枥之间”的结果,与贤能之人郁郁不得志的境遇产生了联系。
通过记叙或描写,可使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产生联系,为我们的论证服务。比如:
人——鱼(人山人海,如过江之鲫。)
雨——手(雨滴像一双双小手,啪嗒啪嗒地拍打着大地,你听,多么响亮!)
梦——鸟(梦想像一只鸟儿,不可困于笼中,要让它张开翅膀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二、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比喻要贴近生活
比喻是为了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了,通俗易懂。如果我们所用的“喻体”比“本体”还要深奥、还要冷僻,那么比喻也就失去了意义。贴近生活的事物最浅显、最通俗,容易被人接受。如《虽有嘉肴》中,吃饭是浅显的事、普遍的事,学习和实践却是抽象的事物,以人人都知晓的事物来进行比喻,道理自然简单明了。所以,运用比喻论证时,要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的事物,如:建好“加油站”、用好“显微镜”、甘作“铺路石”、放下思想“包袱”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2.比喻要形象生动
形象生动的比喻能带给人愉快的阅读体验,还能引发人深刻的思考,激发久远的回声。有时,我们读完一篇议论文后,关于文中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也许很快就淡忘了,但对其中精妙的比喻论证往往印象深刻。比喻要生动形象,喻体与本体仅“形似”是不够的,还需“神似”,即二者之间应具有哲理层面的一致性。比如韩愈的《马说》,以“千里马”不遇“伯乐”“且欲与常马等”,比喻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状况,其“喻体”与“本体”之间做到了“形神兼备”;文中所写良马“骈死于槽枥之间”的状况与人才怀才不遇的境遇,在哲理层面看也是一致的。
同学们,写作植根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收集材料,精细加工,打开思路,广泛联系,恰当运用比喻论证,我们就一定能写出生动且深刻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