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通常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它以简洁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吸引读者。写好导语,是写好新闻的一半。

一、新闻导语的类型

1.叙述式导语

(1)叙述式导语的含义:以直接叙述事实的梗概、关键、精华、结果、主旨为先导的导语类型。

(2)叙述式导语的特点:具有凝练性、概括性和浓缩性。

2.描写式导语

(1)描写式导语的含义:以绘声绘色或传神的描写方法使读者一目了然的导语类型。一般在通讯、特写中运用较多,以叙事为主的消息也可采用此种导语类型。

(2)描写式导语的特点: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

(3)描写式导语的要求:无论是对人物、场景,还是对气氛的描写,都应做到简朴、适当、具体、通俗。

3.引语式导语

(1)引语式导语的含义:引用文件、公报、警句、格言、新闻人物的语言等,准确、鲜明地突出主题,给人强烈的印象;或引用典故、寓言、诗句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导语类型。

(2)引语式导语的特点:具有凝练性、主旨性和目的性。

(3)引语式导语的要求:要有的放矢,紧扣主题,通过短而精的引语,带出对新闻主体的叙述,以丰富的内容深化新闻的主题。

4.评论式导语

(1)评论式导语的含义:对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在导语部分就给予确切的评论,或先将结论告诉读者,从而巧妙地引导读者思考的导语类型,也叫结论式导语。

(2)评论式导语的特点:具有趋势性、明示性和肯定性。

(3)评论式导语的要求:要因事而发,恰如其分,切忌空谈,力求准确、精辟、一语中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拟写新闻导语的方法

1.一语破的法

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要想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便可收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五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不失为一则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让人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要想知道,那就得往下读。

3.拟人修辞法

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活灵活现,给人以亲切感。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

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么亲切!

4.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却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已卸任的一位联合国高级官员说。照此计算,联合国文件逐页铺起来,两年内即可到达月球。

一个“27万公里”的数字,一个“到达月球”的长度,令人震惊不已。这里,数字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

5.速写勾画法

写新闻要学会叙述,但过于呆板而冗长的叙述是新闻导语的大忌。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会大大增加。

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满头“祁连山的霜雪”,满脸“风沙雕刻”的“皱纹”,这何止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简直如在读者眼前。

6.抑扬顿挫法

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明贬实褒,或明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先说“地面上燃料奇缺”,是抑;后说“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是扬。先抑后扬,“油田”在这种抑扬顿挫中受到了人们的瞩目。

上一篇:
下一篇: 拟写新闻标题有方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