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人物传记的真实性
作者: 王洒娟
人物传记是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人物传记最重要的特征是真实性,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实姓名、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因此,人物传记的写作必须实事求是,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要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为了尽可能体现真实性,人物传记非常重视叙事和引用的技巧。
一、聚焦叙事讲究技巧
传记强调真实性,但并非简单的实录,而是需要一定的叙事技巧。选择恰当的叙述顺序、叙述视角、叙述节奏、叙述风格等,可以真实、立体地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先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突出了其外貌的普通,并没有因为传主是伟大的作家而盲目将其美化,这正是传记真实性的体现;后文则通过对他眼睛的描写,突出其灵魂的深邃伟大。先抑后扬的写法通过反差制造了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描写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因为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太强。作者只是简单介绍了工作程序,着力表现的是居里夫妇在科研工作中的精神和品格。为此,作者不做任何渲染,而是舒缓地推出一个个“镜头”,呈现出居里夫妇对科学发现的热切期盼以及最终取得成功的巨大幸福。提炼镭的过程是无比艰辛的,作者没有过多地描写具体的细节,而是用充满深情的述说,着力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突出了他们“独特的专心景况”和“热切的好奇心”,令人感受到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科学家所具有的那份宁静和坚守。对事件的裁剪和叙述的语言,让作者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渗透在字里行间,人物形象便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人物的品格也润物无声般感染着读者,令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二、恰当引用锦上添花
为了体现真实性,传记还常常会引用一些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诗词,有的是故事,有的是传主自己在书信、日记中的话。通过引用资料,补充了历史细节,多角度展现了传主的形象,表达了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1.引用传主自己的话
在《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引用了居里夫人对自己具体工作的记录:“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科研工作对居里夫人而言不仅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作为女性,她承担着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无怨无悔,更凸显了居里夫人的伟大。
2.引用别人的话
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引用了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眼睛的评价,“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的修辞手法很好地突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引用诗词歌曲
在《邓稼先》一文中,通过引用《吊古战场文》来表现自然环境的阴森、荒凉、恐怖,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和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此外,体现人物传记的真实性,还涉及到材料取舍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使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他(她)”而非其他人;另一方面,要记录他(她)在一些重要关头的选择,因为这些选择造成了他(她)生命轨迹的重要转变,形成了他(她)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