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蛙:一种特立独行的蛙
作者: 程醉全世界的蛙类大约有数千种之多,它们不一定都生活在水里。不过,所有的小蝌蚪都得在水中成长。那么,大海里有没有青蛙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红树林里就栖息着这么一种不走寻常路的蛙——海陆蛙,这也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能够在半咸水中繁衍生息的蛙类。
奇特的叫声
海陆蛙,隶属两栖纲、无尾目、叉舌蛙科、陆蛙属,体型娇小,成蛙体长也只有七八厘米。雄性海陆蛙的咽喉下侧有一对褐色的外声囊,并且它的鼓膜也比较大。因此,雄性海陆蛙的鸣叫声不仅洪亮还很特别。科学家把蛙类的鸣叫分为全天鸣叫型、整夜鸣叫型以及黄昏—凌晨鸣叫型这三大类。海陆蛙鸣叫基本都发生在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6点之间,所以它们属于整夜鸣叫型的蛙类。
海陆蛙是如何精准掌握好鸣叫时间的呢?研究发现,海陆蛙的鸣叫行为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在红树林湿地里,每天晚上8点以后环境温度便已经降到较低的程度,并且一直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个时候,海陆蛙们便开始惬意地鸣叫起来。到了早晨6点左右,太阳就要出来了,红树林里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这时,海陆蛙就停止鸣叫,钻到红树林的根部或洞穴里呼呼大睡。
与众不同的是,海陆蛙的鸣叫声还分为四种基本音、多音节以及基本音的组合音这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只要有一只海陆蛙开始鸣叫,那么附近的海陆蛙便会闻声而动,纷纷迫不及待地叫起来。
另类的食谱
生活在咸水环境里的海陆蛙,可能因为食物更有“盐味”而胃口大开。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而且从来不挑食。在它们琳琅满目的菜单上,有昆虫、螃蟹、蜘蛛,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花和果实。什么!海陆蛙还能吃螃蟹?是的,它们的主要食物就是滩涂上的小螃蟹,而且以沙蟹为主。
海陆蛙要想捕食沙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沙蟹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行动迅速,每秒能跑出一米多远,稍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一哄而散,纷纷钻进洞里躲起来。那么,海陆蛙怎么办呢?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海陆蛙学会了“守株待兔”这一招。它们往海滩上小沙泥丸最密集的地方一蹲,便耐心等待起来。退潮和涨潮之间的间隔仅有6小时,饥肠辘辘的沙蟹必须抓紧在这个时间段内进食。所以,它们比海陆蛙更耐不住“寂寞”,外面稍微平静下来便会钻出洞来。成群结队的沙蟹自然躲不过海陆蛙的舌头。
海水中的生活
海陆蛙体表光滑,既无鳞片也无羽毛覆盖,因此在强烈的阳光直射下很容易脱水而亡,所以它们在白天会躲进洞穴,到傍晚才出来活动。那么,为什么海陆蛙能够在盐度很高的海水中生活、繁衍呢?
在自然界中,除海陆蛙之外,仅有海蟾蜍能够在咸水中繁殖后代。但海蟾蜍也只是把卵产在咸水中,而海陆蛙则不仅可以在海水中遨游,也能在海水中生儿育女。
研究发现,海陆蛙能够在含盐量3%以下的海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一般的青蛙在浓度为1%的咸水中就难以生存了。原来,海陆蛙体内有一套特殊的生理结构,它们的肾脏过滤产生的尿素极少,绝大部分的尿素都留在了血液中,从而在血液中形成了较高的渗透压。因此,经常在海水中游荡的海陆蛙不但不会脱水,甚至还能够通过皮肤从海水中吸收水分。正是由于它们的体内保持着较高的渗透压,所以海陆蛙才能够在蛙类中独树一帜,在淡水和咸水中自由穿梭。
(选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25期,有删改)
●思考练习
1.读完全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海陆蛙“奇特的叫声”的?
答:
2.海陆蛙“特立独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3.从海陆蛙的生存方式中,你能得到哪些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