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线索清晰之一种物

作者: 肖孝平

名家传技

名家引路

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

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

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扫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惚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

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节选自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阅读心得

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就是行文之线索。小桃树“桃核埋在院子角落——萌芽——长到二尺来高——开花——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的生长过程,和“我”的成长经历是契合的。小桃树就是另外一个“我”。作者赞颂小桃树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志:面对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心得

《白杨礼赞》一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先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再写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最后由树及人,赞美抗日军民的坚强意志和精神。线索清晰,内涵丰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写作借鉴

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行文脉络。以一物为线索,串联人物的经历和故事,能更好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含蓄地突出主旨,使文章更具艺术表现力。

以“物”为线索行文时,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物要具有象征性

选取的物,要和人有某些相似点。物和人,外部形态差别很大,但在内在品格方面,一定有相同之处。比如《白杨礼赞》中,由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单调”和干枝叶皮的特征描写,引出了白杨树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品格,这与北方抗日军民用血与肉谱写出中国历史新篇章的精神和意志是高度一致的。

2.物要有发展变化

有生命的动植物,时刻都在生长之中。物的生命经历和人的成长经历有着相似之处。比如《一棵小桃树》,小桃树有一个经历磨难、不断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就适当穿插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3.物与人要有交集

物,一定是处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物与人,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交集,才便于穿插人和事。比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生长在黄土高原,与北方的抗日军民有空间上的联系;《一棵小桃树》中的小桃树,生长在“我”家的院子里,与“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交集。

上一篇: 哲人的乐园
下一篇: 老屋的梧桐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