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痛苦

作者: 李欣

有一个小贩正在贩卖自己的痛苦,售价是别人的关心和鼓舞。

刚开始,偶尔还会有人来买,但很快大家就都不来了。于是,他的痛苦越积越多,堆积在一起,这让他的生活难以为继。

这时来了另一个小贩,也开始贩卖痛苦。没想到第二个小贩的生意很好,来购买的人很多,有的人还变成了常客。第一个小贩很羡慕,问第二个小贩是怎么做到的。第二个小贩说:“你得懂得‘包装’的作用。你看,虽然我贩卖的是自己的痛苦,但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喜欢别人痛苦的滋味,所以,我把自己的痛苦包装了一下再卖出去。”

他说,有时,他把痛苦作为贩卖快乐时的赠品,顾客尝到了太多快乐的愉悦滋味,就不介意再搭一点儿痛苦,作为衬托快乐感受的点缀;有时,他把只有自己才懂的痛苦包装成大众都有共鸣的痛苦,顾客以为自己买到的是别人的理解和怜悯,心里得到了满足,就会愿意把关心和鼓舞付给贩卖者;有些痛苦无论怎么包装都不好卖出去,那就干脆降价打折,不按痛苦的价格卖,按笑料和谈资的价格卖,多少能收回一点儿关注。

第二个小贩得意地说:“这样买的人就多了,每人或多或少地买一点儿,有时候我自己的痛苦都快不够用了,还得向别人借一点儿才行呢。”第一个小贩很吃惊,也很犹豫:“可我只想简简单单地贩卖一点纯粹的痛苦。”

第二个小贩嗤笑道:“这样的痛苦每个人都有很多,你的痛苦并不特别,人家为什么要来买你的?”

第一个小贩没有再问。但第二个小贩教他的方法,他也没有学会。

后来的日子里,他只能默默地吞咽自己那些无人问津的痛苦……

点评

这则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两种对待痛苦的方式。第一个小贩坚持贩卖纯粹的痛苦,他的做法体现了一种质朴和真实。第二个小贩则展现了高超的营销手段,虽然看似功利,却吸引了顾客。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如何处理自己痛苦的问题,是像第一个小贩一样保持纯粹,还是像第二个小贩一样学会包装呢?其实,这两种方式并无绝对的对错。坚持纯粹的痛苦,虽然可能会孤独,却保持了内心的真实和坚守;而学会包装痛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这个故事以朴实的语言、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引发了我们对痛苦、人性和生活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上一篇: 温室效应
下一篇: 两只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