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biángbiáng面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个钩钩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这是流传在关中一带的一个顺口溜,是biáng biáng面“biáng”字的写法。字难写,笔画多,谁家小孩子能写出这个字,家长要得意好多天。
听着这个顺口溜,感觉它也是在描绘做面的场景:一个团面抛向空中,落在手中时已扯为长面,左拉右扯,上下翻飞。一番操作,众人目瞪口呆之时,面已悄然入锅。如一段精彩绝伦的舞蹈,高潮之处,戛然而止。
biáng biáng面修长洒脱,面熟了,盛到大老碗里,放上盐、葱姜蒜,再撒上一勺红辣椒面,热油一泼,升起一丝淡淡的香气,biáng biáng面就做成了。陕西人吃biáng biáng面也是一道风景,端起大碗,蹲上凳子。
陕西一大怪,面条像裤带。biáng biáng面是陕西独创,陕西也因它而显得独特。陕西人专门给这种面造了一个字,天下的面条多种多样,人们吃面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唯有biáng biáng面有此殊荣。
关于biáng biáng面的历史,没人知道,也说不清。有人说这个“biáng”字是个吃不起面的穷秀才造出来的,也有人说是因为古时咸阳一带面馆多,家家面案上都发出面条拍打的声音,后人就把这种面叫biáng biáng面。
(作者李东佳,节选自《biáng biáng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