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建筑类说明文
作者: 张敏
文题速递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请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1.选准说明对象。
要介绍的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关键要符合“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的要求。
2.抓住建筑特征。
写作时应注意将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此外,还可以补充相关信息,比如修建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设计原理等,使该建筑的特征更加明晰。如何抓住建筑的特征呢?我们不妨运用下列方法:
(1)同中求异法——抓住建筑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建筑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关键部分往往最能体现其特征。运用同中求异法,如:同是图书馆,外观、内部格局也会有所不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介绍清楚了。
(2)多面展示法——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若要将其特征说清楚,可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使其特点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苏州园林》中,为说明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作者从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和池沼与其他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花墙和走廊的巧妙设置等四个方面逐一展开说明,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到苏州园林的特点。
(3)使用说明方法——恰当引用资料,说清建筑的特征。这里的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如《中国石拱桥》中就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记载,说明了石拱桥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恰当使用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既能突出建筑的特征,又能避免作文枯燥乏味。如《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子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出来了,也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合理布局结构。
可先从大处入手,粗线条描摹大致轮廓,说明建筑整体风格;然后深入解说,介绍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内部陈设。要抓住最能体现建筑风格、建筑特色的地方,详加说明,不太重要的方面一笔带过即可。采用空间顺序说明时要选好立足点,根据对象特点用相应的方位词(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表述出来。
习作展示
桂花潭大桥
◎马 晨
我的家乡地处云梦泽,有水的地方就有桥,家乡大大小小的河上建有步行桥、廊桥、吊桥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座横跨清明河的桂花潭大桥。
徜徉在桂花潭大桥上,放眼四望,景色宜人。相传,真武大帝一日兴起,在清明河河心施法点潭,使之与乌江凼、通天河、水帘洞、东海龙宫一线连通,还从九天月宫移来万千桂花置于潭水中。又传王母娘娘路经清明河段,驻足河心潭边,觉得潭中水又清、又绿、又美,便忍不住屈身从潭中取水喝,不巧头上的桂花落入潭中,使得潭水愈发清纯香甜,后人便称之为“桂花潭”。
桂花潭在历史上先后被命名为“清水津渡”“白鹤口港”和“伍姓街”渡口。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冬,吴、楚柏举之战,“楚师退归,在此过渡,遂遭半济之击”。解放前后,行人经过“清明河渡口”时全靠木船摆渡。一代代摆渡人驾着木船载着来来往往的人往返于河上。上世纪80年代,摆渡改为轮渡,后来又改轮渡为舟桥浮渡。21世纪初,潭水之上又架起了长226.54米、宽12.5米的桂花潭大桥。
桂花潭大桥的建设,离不开家乡人民的齐心协力。1984年,清明河上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令家乡人民十分震惊和悲痛,要求在清明河上修建大桥的呼声愈发强烈。历时十几年,克服重重困难,政府积极筹措建桥资金,全县各单位和个人踊跃捐款,终于在2002年国庆节这天,桂花潭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了。那天,两岸张灯结彩,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桂花潭大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桂花潭大桥不但沟通了河的两岸,方便了两岸居民的来往,同时也装点了我们美丽的县城。白天,桥上车水马龙;晚上,桥上的彩灯闪烁着,给黑夜增添了许多光彩。灯光映入河水中,将清明河变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图画。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昇曾风趣地说。是啊,桥的作用与板凳大致相同,都起着承重的作用。我爱家乡的桂花潭大桥。
【湖北云梦县实验中学】
●点评
本文介绍了桂花潭大桥的地理位置、建造原因、主要作用等内容,逻辑清晰,布局合理。第二段加入历史传说,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第三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作文更具知识性。
晋 祠
◎鲁羲川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这话一点都不虚。我的家乡太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风光秀美、人杰地灵,非常适宜居住。
说起太原,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的悬瓮山下,前身是祭祀晋国始祖的唐叔虞祠,后变为供奉晋水之神圣母的祠庙,并附祀其他历史人物。
晋祠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大体上坐西朝东,分为中、北、南三路。
中路以水镜台为起点,往里依次是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东西中轴线。北路主要分布若干独立的祠庙庭院,包括文昌阁、东岳祠、昊天神庙、唐叔虞祠等。其中唐叔虞祠正殿为元代所建,西侧沿山坡分布着朝阳洞、云陶洞、开源洞、待凤轩、三台阁等建筑。南路则主要是一些景观建筑,如水渠上的流碧榭,左右各带小榭三间,平面如白鹤展翅;渠边有民国时期所建的真趣亭,亭下有洗耳洞,穿洞可直抵水面,临水建不系舟,宛如画舫;西侧有供奉水母娘娘的水母楼和祭祀药王的三圣祠,还有一座公输子祠,供的是匠门祖师鲁班。
除了单独的庭院之外,晋祠内建筑大多采用开敞的形式,彼此之间也不用墙来隔绝,有一种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之妙——正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各个空间的实际距离并没有多远,却能给人带来富有层次感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晋祠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祠庙建筑群,而且堪称中国最优美的古典园林之一,它与雍容华贵的北方皇家园林和灵秀婉约的江南园林都大不相同——晋祠独有一种疏朗开阔、自然浑成的浪漫气质。尤其特别的是,晋祠内部没有堆叠很多假山,而是以悬瓮山为背景,部分建筑顺势建在山坡上。悬瓮山形如巨瓮,山上有六处大型石刻题字,山腰处建有望川亭,“望川清晓”亦为晋祠内八景之一。山上有古读书台遗址和极乐峰顶,站在山上可俯瞰晋祠全貌。
晋祠美,晋祠美食也美:晋祠元宵、晋源牺汤,还有晋祠大米做成的各种小吃,都很受欢迎。
晚上还可以欣赏大型水上实景演艺《如梦晋阳》,这部剧将晋祠与难老泉的古老传说、晋阳古城的恢弘历史和晋阳湖的典故巧妙融合,展现了厚重的晋阳历史文化。
晋祠,实乃一圣地。
【山西太原市五育中学】
●我来点评
本文总体以空间顺序行文,从宏观上介绍了晋祠的地理位置、内部构造等,表达清晰,逻辑顺畅。结尾延伸出晋祠的美食、文化演出等,使晋祠的形象更加立体丰富。
(石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