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结合
作者: 蔡秀玲名家传技
名家引路
一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节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阅读心得
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鄙的长相。作者极尽铺陈,步步蓄势,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来“调侃”托尔斯泰的外貌。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托尔斯泰的小眼睛能透出才气,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崇敬之情。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二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节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心得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先写“我”实在不大佩服长妈妈,最讨厌她的切切察察,不耐烦于她的许多规矩,嫌她讲的道理烦琐之至,惊异于她满肚子的麻烦礼节。后写因为她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用抑显扬,扬得更高,长妈妈那淳朴善良、仁慈朴实的形象让人顿生尊敬和感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三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心得
在描述完高原景色后,作者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自己的感受——“雄壮”“伟大”,却有一些“单调”。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这就是欲扬先抑。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借鉴
在文学作品中,抑扬结合手法的使用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或精神、事物的特征,使前后情感形成反差,使叙述、抒情形成波折,从而吸引读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抑扬结合的手法,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1.对比明显:巧妙运用抑扬,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
2.情感丰富: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3.节奏优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