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之美(上)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国粹之一。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角色分生、旦、净、丑等行当。京剧流传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中蕴含的多种艺术元素被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片段欣赏
京剧里的梦境与亲情有关的最多,有五出戏。父亲梦到儿子的是《杨家将》中一折《托兆碰碑》,杨七郎托梦给被困两狼山的父亲杨继业,梦中,杨七郎头上斜插一根箭,预示被潘洪乱箭射死。父亲梦到女儿的戏是《窦娥冤》,窦娥托梦给已经做官的父亲并诉冤。母亲梦到儿子的戏是老旦名戏《钓金龟》和《行路哭灵》,张义托兆给母亲说自己已被兄嫂毒死,这也是有名的包公戏。母亲梦到女儿的戏是《孝义节》,讲了孙尚香投江自尽后托梦给其母吴国太,并索要建庙的故事。还有母亲同时梦到儿子和儿媳的戏《孝感天》,春秋时期,共叔段对其哥哥郑庄公谋反,事败身死,夫妻托梦给母亲诉说原委。
这些戏都是子女托梦给父母,而没有父母托梦给子女的,耐人寻味。
(节选自任国征《京剧里的梦境》)
越剧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片段欣赏
越剧在百年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演员,自是上好的灯谜谜料。以老艺术家为底的,有“落花三月暮”打老艺术家“毕春芳”,“日出东方”打“徐天红”,“理财能手”打“钱妙花”,“女劳模”打“范瑞娟”等。
越剧的剧目丰富多彩,更是谜人争制的好题材。有人用唐诗“从此君王不早朝”打新编剧目《长乐宫》,以“曹雪芹著《红楼梦》”(卷帘格)打传统折子戏《回十八》(按格法,逆读作“八十回”)等,虽说都是些蛮不错的灯谜,但是,不佞还是喜欢那些以新鲜事物、现实生活作为谜料的作品。例如以“壳牌公司男雇员”打传统戏《卖油郎》(油,作汽油解),以“九十九朵玫瑰”打剧团名“小百花”(别解为小于一百朵花),等等,这些均能让人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节选自乔山浩《百年越剧谜话》)
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的曲种之一。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片段欣赏
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作:“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扇胸是非常风雅的,巾生一般都穿着长褶子,扇子在胸前飘飘逸逸,儒雅风流,这是非常符合他的身份气质的。武者身形高大,气魄较强,如果他的扇子缓缓在胸部扇动,那反倒显得拘泥了,所以武行扇扇子一定扇在腰上,令观众感觉到整个人的气势是阔大的。丑诙谐幽默,扇子扇到肚子上,这本身就具有喜剧感。媒婆扇子扇到肩上,展现的是她们阿谀逢迎、八面玲珑的个性,将扇子拿得高高的,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一种有点轻浮的、油滑的、市井中说媒拉纤者的形象。“僧扇手心,道扇袖”则反映的是出家人与凡俗之人的不同。
一把扇子竟然有如此多的学问,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程式,但是其中藏着一系列的密码。所谓内行看门道,就是在既定的程式中看出不变的风雅气韵。
(节选自于丹《风雅之美》)
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四川中东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是融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五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片段欣赏
川剧的复杂与细腻,在重庆时我已领略了一点。到成都,我才听到真正好的川剧。很佩服贾佩之、萧楷成、周企何诸先生的口。我的耳朵不十分笨,连昆曲——听过几次之后——都能哼出一句半句来。可是,已经听过许多次川剧,我依然一句也哼不出。它太复杂,在牌子上,在音域上,恐怕它比任何中国的歌剧都复杂好多。我希望能用心地去学几句。假若我能哼上几句川剧来,我想,大概就可以不怕学不会任何别的歌唱了。竹琴本很简单,但在贾树三的口中,它变成极难唱的东西。他不轻易放过一个字去,他用气控制着情,他用“抑”逼出“放”,他由细嗓转到粗嗓而没有痕迹。我很希望成都的口,也和它的手一样,能保存下来。
我们不应拒绝新的音乐,可也不应把旧的扫灭。恐怕新旧相通,才能产生新的而又是民族的东西来吧。
(节选自老舍《可爱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