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与情
作者: 戴可萱
揭开包装的一角,似缓缓地铺开一段陈旧的回忆。一阵馨香混合着幸福与满足感,若一缕春日的柔风,妩媚地勾着人的魂儿,往嘴里灌满蜜汁,腻人的甜蜜让人陌生又熟悉。它轻轻地拨弄着心弦,却足以引起心脏的震颤,闭上双眼,恍惚间,那年秋风盈满思绪。
秋风微微吹来,带动乱蓬蓬的发丝在我的眼帘前飘动。向上瞥去,是一片清净,我的记忆不禁回到那年秋天。看哪,农村的夜没有明亮的夜灯,为澄澈的玻璃染上一层璀璨。唯有清雅的月,在我的耳畔窃窃私语。抬头仰视,天空蓝得透彻,世界似乎被永恒寂静所笼罩,不知为何,我的内心猛地陷入迷茫。虽说天地浩渺无垠,但此时似乎也不过一人之距,站在厚实的黄土地上,我摊开双臂,仿佛伸手便能抓住天空。
俯瞰,只感到秋风带着些许凌乱,拂动稻田,层层波浪,月光为成片的绿意洒上一片波光。此时的绿,似奔涌的河水,汹涌地向我扑来。它们强势地流淌着,令我不禁放肆地、深深地呼吸,细细咂摸这其中丰盈的气息。我缓缓地睁开眼,“咦?水坑里那亮晶晶的圆盘是什么?哦!原来是月亮!故乡的月亮!”
月映在水间,水波晃动。我仰望星空,清冷的光,强悍地穿透了我的眼眸。此刻,月挂在深蓝的天,那细腻的白,冲刷着无数人的心灵,淘尽古往今来愁苦和欢喜的灵魂。清辉泻下,晶莹澄澈中,散漫着一抹浓稠的情,让人看不透,摸不清,却又叫人为之痴情。
“月饼来啰!”妈妈端着一盘月饼,带着调皮的妹妹来到天台。圆圆的月饼被分成匀份的小块,在一阵腾腾的香气中,绿豆那细腻的香显得尤为突出。我接过月饼,小小的心间霎时间欢喜满溢。牙齿深深地陷入绿豆馅的月饼,让甜蜜覆在我的舌尖。月饼冰凉的皮裹着细腻的豆沙馅,被我一口咽下,馨香由口腔直冲鼻头,好不快活!“五仁才是最好吃的!”妹妹咀嚼着满口的香甜道。说完,还冲我翻个白眼。“嘁!”我才不管呢,绿豆馅的永远是我心中第一名。孩童的嬉笑声划破了天空的寂静。
“姐姐,你快看天空!”吸引住我视线的,是散漫的月光,它慵懒中夹着一缕缕倦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妹妹口齿不清地嘀咕着,“姐姐,为什么书中的有关于思乡的诗句都跟月亮有关啊?为什么要跟愁绪结合在一块?”妹妹的眼中闪烁着强烈好奇。对啊,为什么呢?妹妹的话令我陷入了无尽思绪。温润的月光,清冷的光辉,温柔地散落人间。哪里是梦境,哪里又是现实……
哦,原来现实在这里。睁开双眼,思绪骤然停止,唯独馨香始终萦绕在我的鼻尖。“妹妹,”我轻声细语道,“我想我知道答案了。”再次抬头望向天空,刹那间,月亮不慎跌入盘中成了月饼。冰凉的饼皮下,包裹的不只是馅料,更是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情——名为乡思。
(指导老师:李景行)
老师点评
文章围绕“月”展开叙述,记叙了作者孩童时期的所见所感以及和妹妹发生的一些趣事,思路清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深深地刻画了童年时期的天真美好,让读者产生共鸣。结尾处的月与情巧妙串联在了一起,达到了深化主旨的效果,再次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