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之地

作者: 新作文/策划 清扬/执行

三峡: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之地0

从课本出发

三峡

◇【作者】郦道元 【朝代】北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名片

姓名:郦道元,字善长

朝代:北魏

身份: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籍贯: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

代表作:《水经注》

书籍简介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文,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本书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读懂文章

郦道元在写《三峡》时,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两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山是峡之外围,所以第一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的急峻雄壮,与第一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三峡群山耸立,峡谷纵横,从海拔200多米的丘陵到高达1000多米的高山并存,即郦道元勾勒的景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时三峡水势迅急,夏季是三峡水势最大最急的时节,来往的船只被阻绝,无法通航。水流湍急,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比不上水流速度快。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笔下的“巫山猿啼”在历代文人的诗作中反复出现,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在古时,三峡地区森林茂密,是猿猴的乐土。后来因为过度开发,原始森林大量消失,影响了猿猴的栖息与生存。幸运的是,古诗中“巫山猿啼”的场景,如今已在绿水青山中重现。

漫游三峡

三峡是一条旅游黄金走廊,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是山水融合的典范。

三峡之水时而豪情万丈时而柔情潋滟,三峡之山既具巍峨之势又藏奇绝洞天。

在这条旅游的黄金走廊上,不仅可以欣赏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领略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探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

1.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的起点,虽为最短的峡,却极具雄伟壮观之美。两岸山峰高耸入云,峡谷幽深险峻,夔门更是其著名景点,高达百米的巨石门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还有大溪古文化遗址、古巴人悬棺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能让游客在欣赏壮美山水的同时,感受到古老文明的魅力。

2.巫峡

巫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以幽深秀丽著称。两岸山峰奇特,峡谷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天然的画廊。巫山十二峰是巫峡的标志性景观,形态各异,峰峦叠嶂,在云雾缭绕中更显神秘莫测。此外,神女溪等景点也别具特色,游人可乘船游览,感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境,领略大自然与人文传说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3.西陵峡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宽阔的峡,以险峻的山水风光闻名。这里两岸山峰险峻,峡谷幽长,景色壮美。西陵峡还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三游洞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曾在此游历而闻名,洞内有光怪陆离的溶洞奇观及众多名人刻字题诗,古韵深厚,文化价值极高。

4.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旅游区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堪称大国重器。屈原故里景区毗邻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旅游区是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将现代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胜地。屈原故里景区则是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为主要内容的屈原文化旅游园区,也是以峡江皮影、巫术表演、船工号子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园区。我们可以登上坛子岭鸟瞰三峡工程全貌,体会“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豪迈情怀;还可以来到截流纪念园,欣赏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里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也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相互交融的见证,极具观赏和教育意义。

5.白帝城

白帝城坐落在瞿塘峡西口的白帝山上,因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而闻名于世。这里东依夔门,有廊桥与岸边连接,城内建有古朴典雅的白帝庙,庙内陈列着从隋代到清代的七十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竹叶碑》和《凤凰碑》最为独特精美。游客在此既能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追寻三国时期的英雄足迹。在奉节白帝城“白帝托孤”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历史的天空中那一些熟悉的身影从不曾远去。

6.神女峰

神女峰又名望霞峰,是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此处。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在云烟缭绕中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它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浪漫的传说相结合,使其成为长江三峡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勤于思考

中国名山大川众多,为何三峡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学长廊,让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赞叹?

三峡是一首沉淀千年的诗歌,“行到三峡必有诗”。三峡承载过无数文人骚客的悲喜,滋养着深厚绵延的文脉。

天下诗人多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三峡是交通要冲,历代的文人来到三峡,一般都会在此停留一段时间,他们被三峡雄奇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所吸引。三峡带给诗人极大的心灵震撼,赋予他们不同的生命体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据粗略统计,历朝历代有上万首与三峡有关的诗歌。

“谪仙人”李白曾三次来到三峡。25岁的李白第一次出川,驾着一叶轻舟在三峡中急驶,写下了“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32年后,李白被流放回蜀地,逆流而上,二过三峡。58岁时,李白在瞿塘峡口的白帝城等到了赦免令,再次乘舟过三峡,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名诗。

“诗圣”杜甫则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将个人身世浮沉融于三峡的秋景之中。据史料记载,杜甫先后滞留三峡地区三年,这段时间是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期”,留下了许多涉及三峡风光的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无数彪炳史册的文坛巨擘,都曾到过三峡,在此留下不朽的诗文。白帝城所在的奉节县,古称“夔州”,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现场,被誉为“中华诗城”。

悠悠万载,三峡之水不仅收藏了文学的册页,更见证了历史长河的流淌。

名家游记

三峡散记(节选)

◇宗 璞

天灰蒙蒙的,雨点儿在空中乱飞,据说这是标准的巫峡天气。我们在云雾弥漫中向前行驶,忽然面前出现两座奇峰,布满树木,呈墨绿色。江水从两山间流来,两山后还有山,颜色淡得多,披云着雾。江水在这山前弯过去了,真不知里面有多深多远!这就是巫峡东口了,只觉得一派仙气笼罩着山和水。人们都很兴奋,山水却显得无比沉静,像一幅无言的画,等待人走进去。

船进入巫峡,江流顿时窄了许多。两岸峭壁如同刀削,插在水里。浑浊泥黄的江水形成了一个个小旋涡,从船两边退去,分不清究竟向哪个方向流。面前秀丽的山峰截断了江流,到山前才知道可以绕过去。绕过去又是劈开的两座结构奇特的山峰,峰后云遮雾掩,一座座峰颜色越来越淡,像是墨在纸上渗了开来。大家惊异慨叹,不顾风雨,倚在栏边,眼睛都不敢眨一眨。我望着从船旁退去的葱葱郁郁的高山,真想伸手摸一摸。这山似乎并不比船闸远多少。

据说神女峰常为云雾遮蔽,轻易不肯露面,人们从上船起便关心是否有缘得见。我看到了。我早就知道神女会见我的。那山峰本来就峻峭秀奇,在云雾中似乎有飞腾之势。就在峰顶侧,站着一个窈窕女子,衣袂飘飘,凝视远望。怎能相信她是块石头!再一想,她本是块石头,多亏了人,才化为仙女,得万人瞻仰;才有她的事迹,得千古流传。薄薄的淡灰色的云纱缠绕着仙女和峰顶,云和山一起移动,人们回头看,再回头看,看不见了。

快到巫山时,一只货船自上游疾驶而下,船上人大声喊着,听起来像歌一样萦绕在峡谷中。临近时才听清他喊的是:“道谢了!道谢了!”原来是大船为免小船颠簸,放慢了速度。“道谢了!道谢了!”喊声随着船远去了。忽然想起《水经注》上对巫峡的总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现在没有猿啼了,却有人的喊声在峡谷中撞击,充满了和自然搏斗的欢乐。

学生范文

我想四月去三峡

◇朱木紫墨·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中华校区)初二(16)班

四月访三峡,踏一叶轻舟,过万重青山。

三峡四月,正值芳春,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碧波荡漾如流玉,湍江激浪似堆雪;奇松异柏生绝谷,峻峰悬水上青天。无处不激昂壮丽,无处不秀美雅致,实乃天地造化之鬼斧神工,集奔放清幽为一体者也。

入峡,山高岭连,两岸青山令一江秀水断隔其间,青葱郁翠,清流见底,穿过岁月沧海桑田。遥想太白当年,仙姿傲骨重现,白衣长剑最少年。一叶小舟一坛酒,一曲旧词一山丘,不追名逐利,眠于天水交接处。听云卷云舒,赏波涛冲天,江中映月,过三峡,携云飞远。

小舟云帆,乘天河,停泊倚巫山,

白衣金樽,千金散,为换酒一坛。

春水绿波,千年意气,只在这一泓江水间缱绻。夏水奔流驰骋,不如春水静谧;秋水寒凉萧瑟,不比春水典雅动人。秋闻猿声凄异,春听猿啼明朗。四月三峡,云蒸霞蔚,如诗如画。

合卷,回首。目中不再只有“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汹急,三峡春景在眼前悄然延展,不变的,是飞越千年的重重青山。

(指导老师:边燕蓉)

积累与训练

素材积累

巍巍大山与滔滔江水之间是千年不变的诗意与豪气。

诗歌浸润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在诗歌的世界里,三峡可以是喜悦的意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日里,郎情妾意的美好,被刘禹锡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诗歌的世界里,三峡也可是悲伤的寄托。无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三峡赋诗,既可以是“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般天马行空,也可以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般大气磅礴。

在浅唱低吟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三峡是中国诗歌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芒的地名。

1.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水利为一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题目:如果郦道元看到三峡工程……

2.旅游有两种意境,一为自然风光,一为人文景观,若两者同时具备,则为旅游胜地。三峡就是如此。

结合地理、文学、历史等多学科的资料,为三峡撰写一份完整的解说词。

(本题目参考自康雪莹老师公开课)

上一篇: 唐一宁访谈录
下一篇: 深夜中的温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