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雅趣

作者: 辛思旗

家庭雅趣0

作者自画

我是个热情开朗的人,在班级里,我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课间时分,我们总会聚在一起,或是讨论课堂上的难题,或是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我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课堂就是我汲取养分的乐园。尤其是语文课,那些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内涵深深吸引着我。语文老师带领着我们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让我们在浮躁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的港湾,在知识与情感的浪潮里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使灵魂在文字的润泽下变得更加充盈、更加坚韧。

又是一季秋风萧瑟。中秋夜晚,白玉盘在云间洒下一片清辉。每逢此时,与家人回到老家小院共同绘一幅国画,便是我们一家独有的雅趣。

听,小县城敲锣打鼓;看,各家各户张灯结彩。老屋阳台上月影浅盖住了桂枝,我跑上桌,各自就位——国画主题争论赛开始了。

叶影落在木桌上,豆沙饼散发醉人清香。“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看今儿这月亮像不像? 今儿画《月儿高挂图》可好?”外公举着茶杯,首先发言。吃着饼,哽在喉咙上,我眉头紧锁。“哎呀, 天天画这个月亮,一点新意都没有,不是‘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吗?作个《奔月图》不好吗?”妈妈刚发话,外婆应声打断,“你们两个一个思想守旧的老头儿,一个审美尚有提高,我看还得听我孙女的……”她又推推银色的眼镜框。果真还是外婆懂我。我仰着下巴,鼻尖对着妈妈,“依我看,今年应该开创点儿新素材,你们看月下的影子多可爱。听我的,作个《月夜逐影图》才好!”最终我喜滋滋地在外婆的帮助下赢得了争论赛。家中雅趣,这趣的滋味还得靠我来渲染嘛。

确定了用山水画技法作《月夜逐影图》,外公扔下他的茶杯,立马兴致勃勃地铺开了工具,又擦了擦他那墨色的老花镜,开始铺底。握起白云笔,外公的手背爬满枯藤,拿起笔却依然苍劲有力,展纸挥毫间有种平淡却又浑然的气势。月色落在宣纸,斑驳的影子与淡淡墨痕相映成趣,笔上又沾了些三青,轻点,纸上绽放一纸青花,尽显雅趣。不一会,鹅金色的桂花便跃然于青幽之上。

外公打好了底色,就轮到我和妈妈“大展身手”。我拿起一支小白云笔,妈妈手捏一支软毫勾线,对视一眼—— 一场对决开始了。

妈妈手法不赖,开始勾勒人物,细笔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女孩的发丝在月下仿佛透着银亮。啧,虽然技艺不够“高级”,但灵魂还得是我。我转手一笔春辰色,一抹青绿便给女孩添了条围巾,“嘿嘿!”我偷笑着,斜睨了一眼妈妈。执起笔,又蘸上石榴红,笔刷在瓷碟上一调色,一挥笔,一朵可爱的山茶花便盛放在一弯空枝上。得意得意,小小骄傲了一下,妈妈在一旁不动声色,趁着我不注意,一笔梨黄又改成了几簇金桂。“呵呵,骄兵必败呀——”外公坐在沙发上又乐呵呵地点评,眼笑得弯弯的,像那银月牙。

月光又铺进了阳台,披在了我们身上。外婆躺在藤椅上摇呀摇呀,静静地、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温柔如水的目光与那月光交织,落在我们的背影上。笔声唰唰,寂静中宣告着心灵的热闹与欢欣……

不觉已到深夜,画作终于完成了,《月夜逐影图》在月色茶气中展开:淡淡桂香中,画上穿白毛衣的我,笑得灿烂,露着八颗牙,脸颊红晕,正踮起脚,回头望身后的影子,发丝上镶了银彩,微风轻拂,仿佛将要跃出纸面。后面茶桌上秋茶飘香,三个大人举杯望月,明眸中映出一片柔和。一切都融进了画中……

这份家庭雅趣,给我的童年以温馨与智慧的润色,甘甜与深厚的勾勒,不仅是一言一行中柔和温情的爱的传递,亦是一笔一墨下中华传统与艺术浪漫的延续。

( 指导老师:闫 屿)

创作感言

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我小时候有段时间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在四川一座山青水绿的小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的童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抓鱼捞虾,追猫逗狗,抓虫扑蝶,挖沙爬树……外公都带我玩过。画家外公开了一家不小的画室,小小年纪的我就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在画室跟随外公学习画画,每逢节假日父母就会从深圳飞回老家看我。这篇作文写的是我的真实生活,感谢外公外婆给了我如此幸福的童年时光!

上一篇: 托起的幸福
下一篇: 吵架之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