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人物:陈泊颖

访谈人物:陈泊颖0

新作文:看到本次征文题目时有何感想?最终如何确定选材?

陈泊颖:这次征文题目挺开放的,选材范围很广。确定选材的过程比较抽象,简单讲就是: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故事,它像电影一样重复播放,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写下来。

新作文:为什么选择《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来写?

陈泊颖:晚自习时,我的耳边传来了一阵悠远的笛声,应该是附近小区有人在练习,和着风声,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春夜洛城闻笛》,脑子里顿时就有了画面。

新作文:你是如何构思的?为何安排主人公父子的身份为军人?

陈泊颖:我是按照追忆中笛声的旋律来构思的。我对它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会有淡淡的乡愁的味道?吹奏它的人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只笛子是从哪里来的……接着凭借想象,再把它们串联起来。

我现在上初二,历史课刚好学完了抗战、抗美援朝,最近又了解到巴以冲突和俄乌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里。

中国军队就是中国人的骄傲,在抗美援朝中,麦克阿瑟对士兵们夸下海口:圣诞节要回家过节。可是我们中国的军人,都做好了一去不回的准备。

难道他们就没有家吗?他们就没有需要照顾的亲人吗?可是为了我们的人民,为了祖国的未来,只能舍小家为大家,去力争和平。

我写的常建、常柳声,算是这些军人的缩影。

新作文:去年的放胆征文你也写得很长,对于长篇幅文章的驾驭,你有何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陈泊颖:情节跟着线索跑,怎么跑都不会跑歪。上次的线索是山、《千里江山图》,这次的元素是柳树、笛声以及《春夜洛城闻笛》。文章所有情节都和它们有关,它们既是我最开始出发的点,也是我最后要回到的点,毕竟所谓故事,它的情节就是需要一条中心线串联起来的。加上插叙、倒叙的写法,可以让读者换个视角看,故事就会有趣很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