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文化中汲取智慧
作者: 清扬本次放胆征文的题目设置是从传统文学中挖掘写作的内容。征文中有几个令编辑惊喜的地方:
我们的作者能深度挖掘历史故事和古诗词内涵;能深刻解读古诗词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以文译诗;能理解并演绎历史故事;能将自己从历史故事和诗词文章的感受融于内心,化解在自己当下的感受和生活中。
历史是有明确记录的,它是知识。在这次评稿前,小编正在听《明朝那些事儿》的音频。书几年前看过,阅读速度很快,有一种酣畅淋漓感。
当年明月说: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是有背景的。在史书上留下来的只是一个照片,“咔嚓”,但你不知道那一幕之前跟之后发生了什么,你就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所以,人们总以为能从历史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那倒未必。
本次征文有许多写历史故事和诗词人生的文章,比如杨绍锴的《钗头凤》,编辑在原文的基础上,对陆游和唐婉的故事的演绎做了较为克制的修改。这让我想起有一年过年去绍兴探亲,游览沈园时的情景:在蜡梅迷人的香中,感受“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残壁遗恨”的美景,遥想千年前的一段爱恋。
再如邓厶菡的《月影剑横秋》写辛弃疾的壮志难酬,刘紫伊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写给苏轼当书童,雷锶琪的《我有一斛春,不知赠何人》写唐朝女诗人鱼玄机的一生,等等。在作者们的写作视角中,编辑也一次次地重新了解他们眼中的诗人和诗人的故事。
小编喜欢沉浸式的读书。不论什么样的书,如果不把自己的情感沉浸进去,便无法得到共鸣。也如当年明月所说,同样的东西,如果把你的情感投入进去,它就有了一种性质,这个性质叫作灵魂。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书籍的形式传承千年。无论身处在多么小的房间里,只要翻开一本书,就是在看大海。它记述了无数人的一辈子,记述了无数人的无数种情感。它们有一个名字,超越温饱、利益、名望之上,叫智慧。这样的智慧懂得越来越多,我们对世界有了充分的了解,便不会再孤独和畏惧。
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滋养自己。这就是读书和写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