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一把故乡水远行
封义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首届全国中语会学术先锋人物。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③,江入大荒流④。
月下飞天镜⑤,云生结海楼⑥。
仍怜故乡水⑦,万里送行舟⑧。
【注释】
①远:远自。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②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③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④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⑤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⑥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⑦仍:依然。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⑧万里:喻行程很远。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辞亲远游,从三峡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简单直接地交代了诗人远渡荆门,前往楚国游历的背景。这两句看似平淡,却蕴含着诗人对未知旅途的期待和憧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此诗中极具气势和画面感的名句。随着船只的行进,山峦逐渐消失在平野的尽头,长江奔腾着流入广阔无垠的原野。诗人以灵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壮阔无比的山水画卷。“随”字将静态的山写活了,仿佛山峦在主动退让,给平野让出路来;“入”字则形象地展现了江水一往无前、冲入大荒的豪迈气势。这种动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也暗示着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人的目光从地面转向天空。明月倒映在水中,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彩变幻,结成了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夜晚江面上的奇妙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缥缈的意境,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旅途的闲适和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之情。
然而,在这壮阔美景之中,诗人的心底依然流淌着对故乡的眷恋。“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行,从万里之外赶来送别自己。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表现得既含蓄又深沉。故乡的水陪伴着诗人走过千山万水,仿佛是故乡在默默地守护和牵挂着他。这一“怜”字,饱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和不舍。
整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有对思乡之情的细腻表达。在结构上,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从启程时的期待,到途中所见的壮阔景色,再到最后的思乡之情,情感的发展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