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乡水
青年时期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于是他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一路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歌咏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读完他的《渡荆门送别》,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如同涓涓细流,淌入我的心田,激发我创作了《掬一把故乡水远行》这首诗。
创作的初衷,是想要以一种现代的视角去重新诠释李白诗中的思乡情怀。李白诗中的主人公从荆门出发,踏上楚国之旅,而我想象着他在离开时,带着故乡的水远行,这一意象成为我诗歌的核心。
在诗的开篇,“从荆门出发,告别石板路上的欢畅”,我试图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石板路象征着故乡的风土人情,曾经在石板路上有过的快乐时光即将成为回忆,而故乡的水在掌心,这一描写是对故乡情感的具象化。我将故乡的水与母亲的叮咛相联系,因为在每个人心中,故乡往往和母亲紧密相连,母亲的叮嘱就像故乡的水一样,温润而贴心,这是游子远行时最珍贵的行囊。
描绘旅途中的景色时,“山峦在身后渐远,平野在眼前舒张”是对李白“山随平野尽”的呼应,在现代语境下展现出空间的转换。“江水奔腾向着大荒的方向”也是同样的意图,江水的流向暗示着游子离故乡越来越远的命运。“月下是飞天的明镜,云海幻楼是离别的景象”则直接借鉴了李白诗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些奇幻的景色在古人眼中是旅途中的奇观,在我看来也是离别愁绪的一种烘托。
诗的后半部分着重表达对故乡水的情感。那掬起的故乡水有着眷恋的光,这是一种无形情感的有形表达。在远行岁月里荡漾的故乡水,是心中不变的柔肠,无论游子走到哪里,故乡水的温暖都会一直萦绕心间。这种情感如同丝线,将游子与故乡紧紧相连,即便距离遥远,故乡的温暖也不会消散。
在创作这首诗的过程中,我努力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用现代的语言和思维去挖掘古典诗歌中的深刻情感,希望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跨越千年的思乡之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