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传
作者: 尹启舾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男孩。平时喜欢踢足球、唱歌、编程、看文化综艺。对了,我还喜欢读书,平时拿起书就会读得忘记时间。我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大清十二帝》《美丽中国》等。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蔚蓝之境》《百家讲坛》。
往事
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夜。
刚刚接到圣旨的蓝玉彻夜难眠,因为他即将去完成一个他的前辈们未曾完成的任务。
慢慢地,他的思绪飘回十六年前。洪武五年(1372),初出茅庐的他随名将徐达出征。他们的目标是在野战中彻底消灭北元的有生力量,却被王保保打败。虽然撤退中的英勇表现使他受到赏识,但那场战斗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污点。
一个军人最大的荣耀是什么?击败曾将自己击败的人!
那年过后,他的脑袋里时不时会浮现这样一个场景——自己在一场战役中生擒了王保保,全歼他的军队,并站在他的面前说:“我是蓝玉,曾被你击败的蓝玉!现在你是我的俘虏!”然而他的理想破灭了——洪武八年(1375),王保保——这个明朝最强劲的对手,死在了漠北。得知这个消息后,蓝玉也曾一度迷失过方向,但很快,他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彻底消灭北元,完成这个连徐达、常遇春都未完成的任务!
出征
历史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二十几年前,朱元璋将消灭元朝的使命传达给了徐达和常遇春;二十多年后,他又将消灭北元的重任交给蓝玉。
蓝玉从朱元璋手里接过帅印时,他的手颤抖了,那,不是畏惧,而是激动——十几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上天给他的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朱元璋此时也同样激动,困扰他二十年的忧愁终于就要烟消云散了!
“朕已经等了二十年了。二十年里,多少将士跨上战马,踏上征途,就再也没能回来。在边塞,处处都有战死士兵的尸体,无数家庭失去了父亲、丈夫、儿子。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他们都是那么优秀,可是他们都不在了,朕也老了,不能出征了。”
不能再等了,毕其功于一役吧!
“蓝玉,朕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这最后一击!”出征!
那天,朱元璋亲自为他送行:“倍道前进,直抵虏廷;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捕鱼儿海(今贝尔湖)战役拉开序幕!
抉择
蓝玉明白,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找到敌人并突击取胜。
但很明显,敌人得到了蓝玉出征的消息,都躲了起来。茫茫大漠,到哪里找人?
此时离京已很长时间,粮草、水都所剩不多了。士气虽然还算高涨,但这种生命线似的消耗还能坚持多久呢?
一筹莫展的蓝玉找来了爱将王弼,有些焦急地问他:“我们现在到哪里了?”
王弼回答:“此处是百眼井,距离捕鱼儿海还有四十里。”
百眼井?此地名中竟然有个“井”?已经很靠近捕鱼儿海了,可是这里别说敌人,连水都没有。难道敌人转移了?还是情报错误?
此时,他又得到了郭英的报告:粮食已经十分匮乏,而水已消耗殆尽。
蓝玉终于体会到了当年徐达被击败后的沮丧和失落,现在他也陷入了这种痛苦之中,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会议
蓝玉决定将部将召集起来开会。
不出所料,大部分人都建议撤退。王弼坚持前进,他坚定地说:“深入漠北,无所得而班师,何以复命?”但他的意见很快便被淹没在了一片反对声中。
蓝玉叹了口气,主意到底还是得自己拿。
如果撤退,几十年的努力就将付之东流。可是前进,又能否坚持到发现并击溃敌军?
前进还是撤退,这是个问题。
士兵们望着将领,将领们望着蓝玉,蓝玉望着天空。
兵书没用了,情报没用了,谁也不知道敌人的方位。要做出这个判断,只能靠一个东西——直觉。
没有理由,没有线索,没有证据,但我能感受到,敌人就在附近!
“前进,敌人就在附近!”
无须争论,因为大家都从蓝玉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信心。只要跟着他,我们就能胜利!
上下同心者,胜。
此时,彼处
在捕鱼儿海的东北面,北元的最高统治者脱古思帖木儿正和他的大臣们举行宴会。
就在蓝玉向他的大营挺进的时候,他正坐在营帐里。这天大风扬沙,天空被黄沙淹没,几十米内看不见人,白昼如同黑夜。按说这样的天气,明军不可能发动进攻,他应该放心才对。但这漫天的黄沙似乎打在他的心上,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生活在大漠和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对于危险往往有种先天的预知,这大抵是民族长期游牧的生活习惯所赋予的。脱古思帖木儿也说不出哪里不对,但他觉得预感终究只是预感,不会成为现实的。
继续喝酒。
黄沙中的战斗
危机就在眼前,北元贵族依然在饮酒作乐,但并非所有人都失去了警觉。
太尉蛮子就是一个比较清醒的人。作为北元军队的统帅,他敏锐地察觉到,在不远处的漫天风沙中,有危险正在向他们逼近。他加派了士兵防守,可是天气实在太差,士兵们摸黑走来走去,调度起来十分困难。这位太尉正在为此发愁。
此时,风声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北元士兵发现,距自己仅仅几十步的地方杀出一队气势雄浑、威武不凡的骑兵!他们不问来由,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入元军大营,挥舞马刀,见兵即砍。
蛮子很快意识到,这些不速之客正是他们的死敌——明军。于是他迅速跑到后营,组织尚未受到冲击的部队誓死抵抗,其头脑不可谓不清醒,反应不可谓不快。
可是明军此时士气高涨,他们为了在沙漠中找到这些冤家,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累,现在好不容易找到对手,压抑多日的苦闷终于爆发,个个以一当十。元军毫无提防,有的还在饮酒作乐,哪里是他们的对手!明军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将大营冲成几段。蛮子手忙脚乱,疲于应对。元军将领正在指挥时,一个明军冲到他身后,狠狠地给了他一刀。清醒的抵抗者就此沉睡。
蛮子死后,元军更是大乱,没有人再想组织反击,战争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脱古思帖木儿见状,吓得面如土色,带上长子天保奴和妻子仓皇逃走,将次子地奴保和十五万大军留给了明军。这些人大都选择放弃抵抗,少数负隅顽抗者也被剿灭。
可汗跑了,统帅也死了,抵抗还有什么用呢?
当蓝玉赶到现场时,他看到的是成群的牛羊和俘虏,是垂头丧气的北元贵族。这是一次真正而彻底的胜利。
他遥望天际,仰天长叹:“伯仁(常遇春的字,蓝玉是常遇春的内弟),终平矣!不负此生!”
捕鱼儿海战役就此结束,此战彻底歼灭了北元的武装力量,俘获北元皇帝次子地奴保、太子妃并公主内眷一百余人、王公贵族三千余人、士兵七万余人、牛羊十余万头,缴获了元朝使用上百年的玉玺。
胜利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那里。然而,他却没有大臣们想象中的兴奋和欣喜。他只是静静地坐着。二十年的努力,二十年的战争,太长太长,长得似乎没有尽头。
“现在终于结束了,我的敌人崩溃了。蓝玉,你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他看着满朝文武,说出了他一生对部下的最高评价:“蓝玉就是朕的仲卿(指卫青)、药师(指李广)啊!”
尾声
蓝玉班师回朝,这一战让他声名鼎盛,他也被封为凉国公,同批被封的还有定远侯王弼、武定侯郭英。从此,他再也不会被称为“徐达第二”或“常遇春第二”,他的名字将会和那些名将一起为人们所传颂!
(指导老师:余籽滢)
有输入才有输出,能够写出《蓝玉传》我很开心。我的阅读爱好是从小养成的,从最开始的绘本,到连环画,再到文学名著,每一本每一类都激发着我对阅读更浓烈的兴致。我像一只鱼儿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我像一块怎么也汲取不够的海绵,我像一块光滑有力的磁铁,渴望获取愈来愈多的文化知识。慢慢地,书读得多了,自己便也想去创作。适逢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腹有诗书,酷爱写作”的人,在她的影响下,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实践之路。我以我笔抒我十万八千梦。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负阅读,不负青春,不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