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鉴
作者: 刘沛然我是刘沛然,男,生于2009年,我认为自己可能并不擅长写作,但也觉得写作不是一件难事。写作就好像一场向着星辰的旅行,看似路途遥远,但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那么和成功的距离也会越来越短。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军帐。
一只蚂蚁在羊皮地图上的“朝歌”二字上停了许久,周武王的目光也在上面停了许久。周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势如破竹,大败商军,但这次与之前的战斗不一样,这次周军面对的是朝歌,敌人的数量是周军的好几倍,稍有不慎便有失败的风险,周武王也正是因此才愁眉不展。
就在此时,身为军师的姜子牙快速走入军帐,正欲上报什么,但看见武王的神情,便把上报的事放在了一边,对武王笑道:“吾王为何愁眉?商军虽人多势众,但军心不稳,民心不齐。吾王若能劝其倒戈,朝歌便是囊中之物!”
周武王听后,心中大喜。待姜子牙将要事上报完之后,便吩咐姜子牙整顿军队,天亮攻城……
远处,一颗耀眼的白色流星划破了昏昏沉沉的夜……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书房。
“近日闻先生踏遍二百里秦川,敢问先生对秦之民俗官法做何感想?”一个年轻的声音问道。
“敢请君上原谅。秦,地界虽大,然则其民俗腐朽,制度老旧,多处还在实行周法。若想以此躲过六国灭秦,可谓难上加难。躲过六国灭秦,需变法;之后统一中原,还需变法。”另一个略显稚嫩,有着魏国口音的声音回答道。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个说话的声音激动了。
“初步变法,仅实行十三字即可:开阡陌,废井田,奖军功,官府诚信。”
院内枯树上的一只黑鹰振翅飞入了山中。良久,山中传来一阵凌厉的鹰鸣,书房内也传来了一阵大笑……
公元643年,魏征墓前。
一辆奢华的马车在不远处停了下来,唐太宗被一群侍卫和两个侍女从马车上簇拥下来。待双脚落地,太宗挥挥手让他们退下。
太宗走到墓前,拿起一坛带来的烈酒,尽数倒在了魏征的墓前,随后猛地坐在地上。侍女们惊呼一声,想跑过去将太宗扶起来,却被侍卫们拦住了。
太宗仿佛根本没觉察到这小小的骚动,只是双手撑地,抬头望着天,喃喃着:“玄成呵,初,汝为谏议大夫,劝朕以隋亡为鉴,轻徭薄赋,任贤纳谏,万不可暴政治国。”拿起身边的另一坛酒,一股脑儿地全部灌下肚,接着说:“汝毕生向朕进谏的次数,数之不尽,朕也受益良多,独记得有一日,朕问汝何为明君,汝答曰:‘兼听则明。’时至今日,朕亦未能全懂,可叹乎!”又拿起了另一坛酒,仰头就喝,但是空坛子放下以后,太宗的眼睛里竟流出了两行浊泪,最后喃喃道:“汝常劝吾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可惜,朕并未能完全遵守。玄成呵,汝一去,我大唐,便又失去一面可明得失之镜了……”饮干了最后一滴烈酒,太宗的脸上已经涕泪纵横,分不清脸上的水是酒水还是泪水。
侍卫们终于不再阻挡,两个侍女跑过去将太宗扶起来。转身的时候,夕阳微弱的亮光照得唐太宗睁不开眼睛,但他悲戚的脸上还是浮现出了一丝微笑……
那奢华的马车离去之后,一只金色的蝴蝶停在了夕阳下的碑上……
公元1919年,北平某警察署监狱。
两名大学生正在牢房里“斗鸡”,跟他们同一个牢房的还有30来个人,也都是大学生,有男有女。其他人有看书的,有锻炼的,也有聊天的,虽然身在监狱,但在他们看来,却是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他们都是因为参加了五月四日的游行才被抓进来的。牢房环境很差,四面石墙,一扇铁门,一扇铁窗,还有一块铺了湿稻草的大石头,不时还有几只“小强”出没。
忽然“咔嗒”一声,牢房的门被打开了,走进来三个警察,身后还跟着一个穿便衣的中年男人。学生们刚才轻松的气氛一扫而空,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是公开处刑还是密裁?”一个女生跟另一个女生轻声说道。女生摇摇头,表示她也不知道。
“有人来接你们了,是你们敬爱的陈独秀先生。”为首的警察开口。
学生们激动起来,聚在一起小声讨论。过了一会儿,一个男青年站出来大声说道:
“不,我们不走!如果我们的死可以惊醒全中国四万万的同胞,那我们宁愿把这牢底坐穿!”
“对!把这牢底坐穿!”学生们齐吼道。
这时,陈独秀先生进来,欣慰地笑了笑,开口说道:“真是一群傻孩子,革命者怎么能做自绝于革命的事?”
那只“小强”慢慢爬出了铁窗,爬到了北京的大街上。北京的天空还是如往常一样灰蒙蒙的,但今天的太阳似乎格外耀眼……
公元2021年,一辆去往南京的校车上。
“你还记得上次你托人带给我的那首诗吗?”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对一个初一男生说。
“哪首诗?”
“就是那个……好像叫……《思想超群之士》?”
“哦,记得,怎么了?”
“我也给你写了一首诗,你要不要看看?”
“行吧。”男孩有点勉强地答应了。
那是一张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纸上的诗没有题目,同样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只有六句话:
百年前的中国,
禽兽横行,
所以才需护林人来保护;
百年后的中国,
禽兽早已消失,
护林人却又面临新的考验。
男孩转身望向窗外,望着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的白鸽,心中慢慢涌起无限希望。阴霾总会过去,乌云散去,阳光依然会普照大地。
(指导老师:赵一迪)
这是一篇“大锅乱炖”式的文章。可能是不经意之间,我将诸如《三体》《大秦帝国》等书的一些写作手法和内容糅了进去,当然也借鉴了像《觉醒年代》这样偏史实的电视剧。拼拼凑凑,还真成了一篇文章。当时看着这篇几乎把稿纸写满的小作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创作的那两天,老师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细节的指导,我们也只管放胆去写,感谢曾经辛勤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