蹁跹“神舟”行,鉴照“飞天”梦

作者: 宋广朋

从“神一”到“神十九”,神舟工程的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回望“神舟飞天”的故事,我们不仅能读到故事里波澜壮阔的征程,更可以感悟其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的伟大精神。

传承千年的星空梦想,是指引中国航天“登高望远”的文化追寻。“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古人用无穷的想象力在逐梦的诗篇里镌刻着对“天上宫阙”的浪漫遐想。正是这份遐想,使得千百年来人们对星空的向往与探索从未止步。于是,从风筝、气球到火箭、卫星,传承千年的奔月梦想让“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照进了现实;从“神舟”“鹊桥”到“玉兔”“嫦娥”,中华文化的浪漫想象让“九天揽月”的奇迹谱写出了新篇。

自主创新的青春内核,是推进中国航天“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纵观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遥感成像、卫星通信、精确制导、空间探测……每一项航天技术“闪亮登场”的背后,都有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勇闯技术“无人区”。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有一批航天科技工作者身兼使命,奔赴星空。不论是“神十九”航天员乘组中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还是“神舟”系列里的“90后”航天员们,都用自己的工程背景,在空间科学实验试验、舱外防护装置安装等领域发光发热。

星辰大海的宏伟蓝图,是成就中国航天“逐梦未来”的广阔舞台。在不久前召开的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揭晓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航天任务计划。从深空探测到地外生命探寻,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始终拥有着坚定的决心和远见。在全面、系统的空间科学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将不断提升空间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四川新闻网”2024年10月30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