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胜:一名优秀的学者,也应该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是一位浑身散发着火热能量的科技与教育工作者。回国前,彭慧胜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工作,虽然生活舒适稳定,却并非他的追求。“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彭慧胜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他认为:“在美国可以做科研,在中国同样也可以做好。”

2008年,彭慧胜回到母校复旦大学工作。他一直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充满热情,也将这种热情传达给课题组的同学,鼓励他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东西充满自信。彭慧胜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挑战权威,不能盲目跟风。有一次,有学生因一个学术问题和他讨论得面红耳赤,但他却丝毫不生气。“学生可以和我拍桌子,只要他说得有道理,我就听他的;如果说得没道理,我就给他分析为什么没道理,如果不服我们就继续争论。”

彭慧胜曾说:“学生才是我们实验室的主力军。做科学研究,出产的大部分论文都不一定是金子,但培养出来优秀的学生一定是最大的成就所在,教书最大的乐趣也在于看着学生一天天进步。”

(摘编自“中国研究生”微信公众号2024年12月9日)

素材解读

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彭慧胜对于科研工作的热情令人敬佩,但更为可贵的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培养学生、传播科学的热心。

2.尊重个性,促进成长。学术研究本来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盲从权威、不人云亦云、有创新精神,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科学品质。彭慧胜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挑战权威,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精神、不断进步。

适用话题

热爱祖国 热爱科研 尊重个性 科学精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